首頁 地方 高雄

科工館電信展 穿越時空看見台灣百年電信史

科工館與中華電信正式設立「電信@臺灣」常設展,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百年來電信發展。(記者方金媛/攝影)
科工館與中華電信正式設立「電信@臺灣」常設展,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百年來電信發展。(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在人手一機的年代,很難想像從前通訊如何不容易。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電信@臺灣」展,帶領觀眾看到電信前輩如何費盡心思,讓電信通訊可以深入偏鄉部落,也能透過互動遊戲,協助工程人員佈線,串起人與人的連結!

柑仔店內有圖文介紹,能瞭解村村有電話相關內容。柑仔店內有圖文介紹,能瞭解村村有電話相關內容。(記者方金媛/攝影)

一走進展廳內,就可看到早期最夯的柑仔店,透過圖文介紹,能瞭解村村有電話的相關內容。牆面上懷舊風的電影宣傳海報,顯示關鍵年代的數字。觀眾只要以黑色電話機撥打相關號碼,即可啟動電視播放影片,再搭配復古海報,讓人彷彿回到「村村有電話」的時代,聽見村裡的妙事趣聞。

70年代查號臺場景。70年代查號臺場景。(記者方金媛/攝影)

想體驗一下70年代查號人員的工作嗎?廳內設有仿真查號臺場景,呈現當時查號人員自我提醒的標語、復古的座椅及查號用的資料轉盤,讓觀眾化身為早期的查號臺人員,幫用戶查出電話號碼。只要對著話筒說出查到的電話號碼,不論查對或查錯,都有趣味的回饋顯現在螢幕中。

退休人員吳西湖在中華電信服務40多年,他表示,早年通訊,都靠騎著藍色腳踏車人員傳電報,1975年推動「鄉鄉有電話」計畫,1981年「村村有電話」,2008年完成「村村有寬頻」,造就現今臺灣電信的普及與便利。

他分享說,早期山區電信設備易受風災損毀,也造成搶救負擔。南橫飛線工程從高市甲仙到寶來,共733米跨距,節省50多根電杆距離,避開區間土石流及道路坍方等問題。建設之初篳路藍縷,由2位山青開路,下到水道將尼龍繩佈線至對岸,再牽引鋼線。所幸2008年完工至今,即使遭遇莫拉克風災,地基仍完好如初,保持良好通訊服務。

「電信@臺灣」常設展,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百年來電信發展。「電信@臺灣」常設展,帶領觀眾認識台灣百年來電信發展。(記者方金媛/攝影)

科工館與中華電信2004年合作舉辦特展,至今正式設立「電信@臺灣」常設展,非常適合親子一同參觀,對100多年台灣電信發展史將有清楚而完整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