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口腔癌年死逾3千人 農委會籲輔導檳榔轉作

口腔癌患者中,有九成具嚼食檳榔習慣。(中央社)
口腔癌患者中,有九成具嚼食檳榔習慣。(中央社)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臺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新增7千人、死亡3千人,而口腔癌患者中有九成具嚼食檳榔習慣。監察委員趙永清28日巡察行政院時呼籲,應儘速制定檳榔管理專法。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各部會可比照「養豬戶輔導」模式合作解決此問題。

監察院28日赴行政院巡察,趙永清在會中表示,臺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是世界第一,每年造成逾3千人死亡,且逐年增加,每年醫療費用占健保支出超過80億點;而口腔癌患者中有九成具嚼食檳榔習慣,雖然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2003年早已將「檳榔子」列為第一級致癌物,也與食道癌有關,但國內目前仍有約100萬人嚼食檳榔。

趙永清指出,國內檳榔種植面積僅次於稻米,但農委會認為不是農產品;食藥署也認為檳榔不是食品,因此非屬《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範疇。經查發現,行政院曾於1997年核定「檳榔問題管理方案」,但迄今仍未改善;2010年曾研議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卻無下文,行政院長久以來對檳榔危害防制過於消極,呼籲政府正視。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認為,重點在於應如何管制,究竟應採宣導方式逐步進行行為改變,還是要以斷然禁止的方式執行,希望能在符合臺灣的民情之下,採用危害最小的方式處理。目前大致上是朝應該要「禁」的方向立法,同時輔以加強教育、社會宣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建議,比照《菸害防制法》制定一部「檳榔跟荖葉」的防制專法,從需求端減少嚼食人口,並同時輔導檳榔轉作;在專法制定後訂定具體時程,讓檳榔荖葉的上、中、下游業者在一段期間內轉行。

蘇貞昌說,農委會輔導國內養豬產業全面轉型的政策方常成功,各部會可比照此模式,朝產業鏈轉作等方式處理,通力合作解決檳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