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打破經典深澀的迷思 讀懂莎士比亞名言(下)

2016年4月19日,威廉‧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四部合集在倫敦佳士得國王街的拍賣會上首次公之於眾。(Chris Ratcliffe/Getty Images)
2016年4月19日,威廉‧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四部合集在倫敦佳士得國王街的拍賣會上首次公之於眾。(Chris Ratcliffe/Getty Images)

文/蒂安娜‧丹寧(Tatiana Denning )編譯/文青衿
(續上週)打破經典深澀的迷思 讀懂莎士比亞名言(上)

***

莎士比亞用悲劇演繹人的思想有多重要,尤其著重展示角色思維發展的過程,以及那些不好的想法最終是如何導致他們墮落和毀滅的。

莎士比亞的作品,並未過多描述角色的行為,更多的筆墨用在形容他們思想念頭的變化上。跟隨著莎翁筆下角色複雜思維的發展過程,不僅能深入理解這些角色,同時也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思維的視窗。

我們的想法很重要

莎士比亞的作品告訴我們,我們並不全是別人眼裡的樣子,甚至不是自己認為的或自己描述的樣子。通過研習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角色,我們會明白,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引用《哈姆雷特》的話:「(暫譯)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是什麼,但不知道未來有可能成為什麼。」(We know what we are 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做何選擇自己決定

傑克女士說:「我們有能力創造自己的未來,也可以決定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當學生明白這一點,就會激勵自己去實現夢想。」

每天,我們都有很多機會做選擇,選擇自己的路——是依循本性作為道德指南的道路,還是放任慾望步入歧途。

在這裡,我再次引用劇中哈姆雷特的臺詞:「霍雷肖,宇宙間的事情比你在哲學中所夢想的還要多(暫譯)」。(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

莎士比亞指出,人對生命和宇宙的認知和理解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我們選擇相信,人生在世做什麼都是無所謂的,或者跟隨錯誤的想法走上人生歧途,我們就是在浪費寶貴的機會。正如凱西烏斯(Cassius)在《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中說:「有時,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親愛的布魯圖(Brutus),如果我們依舊自我設限,錯不在天,而在自己。」

自我審視

莎士比亞在作品中融入了明辨是非的道理,要我們審視自己的心靈、深入挖掘那些隱藏甚至塵封的不為人知、甚至也不為己知的不好因素。

當我們最好的朋友在公司得到晉升,我們是否會像馬克白第一次受到衝擊時那樣妒嫉?當我們必須在仕途前程與正義良知之間做選擇時,我們會如何抉擇?當我們遭到誣陷、受到傷害和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是像哈姆雷特那樣伺機報復,還是原諒他人、保持寬容仁愛?

我們的所思所為也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當我們為獲取更多而奮鬥——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的資產、掌握更多的技術、享受名譽帶來的成就感⋯⋯這一切恰恰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焦慮,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等各種疾病和更多來自內心的不安、孤獨及憂鬱。

「莎士比亞寫了一些精采的喜劇讓我們忍俊不禁」,傑克女士說:「但他也在提醒我們,人生可不全是玫瑰花床,很可能異常艱難;人世間確有壞人,如果我們不辨是非,同流合污,他們真能毀了我們。」

莎士比亞強調內心的掙扎源自於人性,重要的是要保持警醒,省察自身的思想、動機和行為。

莎士比亞寫的故事就像是警世良言,告誡世人:如果我們意識不到又無法控制像憤怒、嫉妒、貪婪等有害情緒時,會產生怎樣不良的後果。他寫的故事也在提醒我們,利用有限的生命更了解自己,摒棄私念,讓內心因善而強大美好。(原文發表於英文大紀元:Shakespeare’s Timeless Teachings)(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