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職業婦女如何避免職家衝突?

社會越見進步開放,女性肩負的角色也更加多元。除了職場上有所發揮,包含不同的責任及承諾,但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不容易面面俱到,壓力無可避免的因而產生,這就是職家衝突。(Shutterstock)
社會越見進步開放,女性肩負的角色也更加多元。除了職場上有所發揮,包含不同的責任及承諾,但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不容易面面俱到,壓力無可避免的因而產生,這就是職家衝突。(Shutterstock)

文/許書華(家醫科醫師)
職家衝突是什麼?小時候常看到媒體給予事業有成,伴侶或家庭關係幸福美滿的女性一個「工作、愛情兩得意」的美名,長大後才發現能夠兼顧得當,並從內而外怡然自得,是多麼不容易!

社會越見進步開放,女性肩負的角色也更加多元。除了職場上有所發揮,也身兼媽媽、妻子、媳婦等家庭角色。這些截然不同的角色,包含不同的責任及承諾,但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往往不容易面面俱到,壓力無可避免的因而產生,這就是職家衝突!其中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1.時間的衝突

花在其中一個角色的時間太多,另一角色無法花費同樣心力,因而難以達到要求,比如因為假日加班而無法參與孩子的課外活動。

2.壓力的衝突

在某個角色上感受到壓力,因此影響到另一個角色!而造成雙重角色不相容的情況,沮喪、脆弱等情緒也因而出現。比如職場上感受到的壓力及負面情緒,讓妳沒辦法平心靜氣的在睡前為孩子溫暖、無憂的念一篇故事。

3.行為的衝突

擔任一個角色時,被要求的行為特質不相容於其他角色。比如在職場上的分秒必爭,實在不適用於和家人的柔軟彈性相處;或是職場上的應酬交際,可能對工作有其重要性及一定必要性,但對家人而言較難被諒解。

研究已經證實,職家衝突會對個人及組織造成負面影響,比如工作績效差、想離職、感到倦勤,也會影響個人身體健康、造成心身壓力(焦慮或憂鬱),乃至整體家庭或婚姻滿意度下降。

女人的裡外不是人與自我矛盾

現代新女性在教育學識、社會地位、及勞動參與上雖都持續向上提升,女性權益也日益受到重視,但個人或社會對女性在母職、家庭上的表現依舊抱有一定期待。

社會期待女性成為理想的照顧者,好媽媽必須將孩子的利益置於優先順位;而在工作上老闆期待的理想員工,則是以組織發展為重。

其次,女性在職場上相對男性更有後顧之憂,這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不可諱言,比起女性,男性在上述要求更容易達到一致性。

社會對男人成功的定義多取決於其工作成就!男性在工作上衝鋒陷陣,有妻子做後盾打理家務或育兒,這樣男主外女主內的畫面,是大家再熟悉不過也普遍接受的情境;若男性能參與育兒及家事,通常不必太費力就能獲得暖男或好男人的頭銜及獎勵。但對女性而言,在家庭及工作上的角色常面臨一種「文化矛盾」。

身為母親,被期待對家庭對孩子的無私奉獻及優先,而在工作上,則需要盡可能以組織最大利益為優先。要並列第一並非完全做不到,但現實的困境常常需要女性做出選擇,而女性本身也深陷這樣的文化矛盾中。

越來越多女性認同獨立自主、經濟自由的重要,認知人生不只侷限在婚姻與家庭,並期待透過工作實現自我及做出貢獻。

但在家庭經營上,女性同樣期待掌握主導權,且沒有因工作壓力,就降低自己對母職的標準,或照顧孩子的時間心力,因此容易對工作、家庭難平衡的窘境自責,陷入蠟燭多頭燒的困境。在如此的矛盾及衝擊下,所謂現代獨立自主的女性,真的沒有好過到哪裡去。

職家衝突的因應之道

首先,在工作及家庭中,發生角色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事,也不會自行好轉。期待「兩全」是需要特別經營、不斷溝通的,而非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

當面對職家衝突的角色衝突壓力時,妳怎麼因應呢?以下是我們可以嘗試的方向:

1.消除環境的壓力

與造成壓力的人溝通,了解對彼此角色有何期待、有何需求或標準,並重新協調責任及任務,讓雙方都能接受,並減少衝突。

比如夫妻兩人可能常為了家事分配吵架,或許在溝通後發現,彼此都有「只要有人能分擔做好即可,不一定要親力親為」的共識,此時委託家事員協助就是種因應之道。

2.在不同角色間排定自己的優先順序

對自己在妻子、母親、工作場域的角色有何期待與認知,至少要做到幾分?有什麼原則或底線?有時不必事事做到一百分,掌握重點,一些事「夠好就好」,也能為整體創造和諧及最大價值。

3.資源盤點

正視問題來源、檢視現有的資源並做適當的分配利用。例如職場上是否有彈性的安排?是否有主管及同事支持協助?公司附近是否有托育中心,或任何家庭友善政策可利用?以及有沒有家庭的支援(隊友、父母親人後盾支援等)及相關托育補助等。

這是條需要不斷溝通、磨合的道路。但也是這樣的歷程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伴侶、所愛的人其想法及需求。

妳認識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期待些什麼?怎樣的生活步調才能幫助自己擁有內心的穩定平靜?當經驗值越累積,能掌控的事物越來越多,這條路會越走越甜美順遂。若妳也覺得累了,不妨和家裡、和職場請幾天假,聽聽自己的聲音,然後再繼續優雅前行。

——摘編自《親愛的,妳還可以是妳自己:許書華醫師陪妳聊那些童話故事後的未完待續》,(如何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