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生態

為保障能源供應 多國擬重拾化石燃料

圖為中國河北省以煤炭發電的張家口發電廠,一名工人正在裁切金屬管。(GREG BAKER / AFP)
圖為中國河北省以煤炭發電的張家口發電廠,一名工人正在裁切金屬管。(GREG BAKER / AFP)

【記者Andrew Moran/報導、陳霆/編譯】近一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能源問題上陷入兩難的境地:該轉向化石燃料來保障能源供應?還是依靠再生能源來實現長期目標?

在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之後,越來越多國家經歷了停電、庫存短缺及石油與天然氣價格上漲。儘管在太陽能、風力等綠色能源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但產量未能滿足巨大需求,所以在能源供應上一直充滿挑戰。

其次,歐洲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巨大依賴,也成為問題。目前,歐元區從莫斯科進口了大量的能源產品——約占40%石油和30%天然氣的供應。在冬季酷寒導致這些能源庫存下降之際,歐盟最近宣布了將在年底前,逐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希望減少最多達2/3。

近年來,大量的發達經濟體和開發中經濟體都承諾,要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加大對綠色能源的投資,無論是太陽能板還是風力發電機組,以遏制碳排放。然而數據顯示,再生能源已無法跟上大量的需求,多國正暫時重新使用原油、煤炭和天然氣等。

德國重新檢視天然氣禁令

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建議,在減少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同時,應重新考慮在北海鑽探石油和天然氣禁令。天然氣禁令指的是停止批准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鑽探許可,這是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協議的條款之一。林德納認為,由於最近的地緣政治、市場發展,及對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天然氣禁令應該延後執行。

林德納告訴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我們必須質疑聯合協議中的決定。由於全球市場價格的發展,延後天然氣禁令似乎更經濟」,再者「地緣政治背景已經改變,我認為最好不受限的思考,檢視我國的整體能源戰略。」

近一年來,煤炭再次成為德國的主要電力來源,超過了風力。德國政府原本打算全面關閉84家燃煤電廠,這些電廠使用的煤炭45%來自俄羅斯。據估計,德國2022年進口的無煙煤(hard coal),將增加7.7%。

路孚特(Refinitiv)分析師秦炎(Yan Qin)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自去年以來,由於天然氣價格高漲,歐洲煤炭使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準,今年天然氣價格進一步飆升,該趨勢可能延續。」

最近幾週,有人猜測德國政府可能延後關閉核電廠的計畫,但柏林當局已否認其可能性。

德國副總理暨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3月在聲明中說:「我們非常仔細的重新研究,讓核電廠延役能否在當前的外交政策下幫助我們。答案是否定的,這沒有幫助。」

ING分析師表示,今天天然氣和核電仍占歐洲電網的很大一部分。ING高級經濟學家海明戈(Gerben Hieminga)和金融業戰略主管舒勒(Maureen Schuller)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天然氣和核電未來的角色,高度取決於歐洲對未來電力系統的政治選擇。 」

中、印增加購買傳統能源

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說,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北京建造的風力發電站數量,已經高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總和,而且預計未來5年會成長更快。

去年年底,印度承諾到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包括到2030年,以再生能源滿足該國一半的能源需求。但事實證明,這兩個國家要想在綠色能源轉型上成功,可能面臨挑戰,因為中印正購買和開採更多傳統能源。

2021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國實施了輪流停電。這使北京當局恢復使用煤炭,批准採礦業的擴張,並開始建設以煤炭為動力的電廠。雖然中國仍每月購買超過三千萬噸的煤炭,但北京的目標是減少進口並提高國內產量。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是中國最高的經濟規劃單位,它希望將國內產量提高約3億噸,同時建立6.2億噸的燃料庫存。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稱,煤炭是中國能源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

今年2月,印度政府證實,1月的煤炭產量較前一年同期成長6.13%,達到7,960萬噸。印度還計畫到2023年或2024年,將煤炭產量提高75%,達到12億公噸。雖然官員說,他們希望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但印度在10月煤炭庫存驟降到了極低的水準。這引發了全國各地的輪流供電。據報導,印度還在考慮以折扣價,收購更多俄羅斯原油和其他能源商品。

美國煤炭產量攀升

即使在努力擴大綠色能源占比的美國,煤炭進口依然強勁,產量比前幾年大幅攀升。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估計,美國煤炭產量在3月初上升逾6%。儘管美國是煤炭淨出口國,但仍然進口了超過4.5萬噸的煤炭。在價格飆升之下,產業觀察家認為,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可能開始加大生產。

專家指出,企業一直對全速鑽探有所顧慮,無論是因為想減少碳足跡,還是因為聯邦監管的不確定性。但這種情況可能會逐步改變,商業諮詢機構馬基特公司(IHS Markit)的統計數據強調,民間企業一直在穩步增加產量,這與白宮的建議相反。

IHS表示,「從長遠來看,庫存枯竭可能會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儘管次級油田的鑽井庫存仍充足,但在未來幾年內,較小的、較成熟的非常規油田中,可能出現核心油田枯竭的問題。」

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的一週內,美國原油鑽井平臺從前一週的519個,增加到527個。這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數字。

《能源報告》(Energy Report)的作者弗林(Phill Flynn)寫道:「在綠色能源領域,還不存在為美國提供足夠所需能源的技術。當然在太陽能和風能電池技術上有輔助性的產能突破,但現在它們還不存在。」

2021年10月,EIA在其〈國際能源展望〉(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中預測,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氣仍是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再生能源約占國際能源供應的1/4。

EIA的電力、煤炭和再生能源模型團隊負責人納莫維奇(Chris Namovicz)在演講中說:「我們確實看到了再生能源的成長,及降低碳需求帶來的巨大影響。儘管如此,傳統能源的需求仍在成長,而且部分需求是透過燃燒化石燃料,以最低成本滿足需求。」

戰略分析師指出,總體而言,化石燃料價格的飆升反映了對這些產品的大量需求。

根據諮詢機構「雷斯塔德能源」(Rystad Energy)的數據,今年的煤炭價格預計將達到每噸500美元。一桶西德州中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在100美元以上。天然氣的交易價格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Btu)4.50美元。雖然再生能源正在發揮作用,戰略分析師仍然認為,即使到2050年,化石燃料仍將繼續存在於全球經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