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上市櫃公司首季爆減資潮 金管會將增設兩道門檻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11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中央社)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11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張原彰/臺北報導】立委關切今年首季已有18家上市櫃公司辦理減資,減資金額為新臺幣574.86億元,逼近2018年全年減資程度。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11日透露,金管會將多設兩道門檻,首先,已發函給會計師公會,要求上市櫃公司若減資超過50%,會計師須對合理性、必要性表示意見;其次,要求投保中心逐案檢視減資案,並在股東會上表達意見。

立委費鴻泰11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表示,今年前三月已有18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辦理減資,金額來到574.86億元,已逼近2018年全年37家上市櫃公司減資的金額635億元,由於當年減資主要是為了拉抬股價,現在減資公司股價卻「跌多漲少」,這些公司是否想稀釋小股東股權,藉此掌控經營權。

張振山表示,上市櫃公司若要減資,依現行規範必須提出申請,經檢視合理性、必要性後,減資後一年內不得再申請增資,且減資必須由股東會同意,始得生效;對於今年最受矚目的減資案,莫過於長榮海運減資六成,張振山指出,最終須經股東會通過。

張振山說,不排除減資是為了稀釋小股東股權的可能性,畢竟減資對於經營權比重、財務結構都有一定影響,因此以前只要求會計師在減資檢查表內,勾填合理性、必要性。

不過,金管會近期已發函會計師公會,只要公司減資超過五成,會計師就要對減資合理性、必要性表示意見;同時,金管會也發函投保中心,要求逐案檢視上市櫃公司的減資案,須在股東會上表達意見。

外界建議是否減資後應限制公司不能增資的時間,避免惡性減資稀釋小股東的股權。對此,張振山指出,公司減資後,可能因為經營出現變化、需要增資等考量,限制若過多與僵化,恐怕不利於上市櫃公司經營,因此要以個案檢視是否有特殊情形、再行衡量。

張振山認為,減資是公司調度資本結構,而股價則是投資人對於減資案的解讀,至於有無必要性,市場會做反應。

另外,外資券商兩面手法,發報告看好台積電,卻反手連18個交易日賣超台積電,形同坑殺臺灣投資人,立委在11日要求金管會追查此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已要求9家外資券商在本月23日前交出報告,屆時會先確定外資券商是否確實有一邊喊買、一邊反手賣的情形,只要查到具體事證,就會依法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