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美積極提高晶片產量 張忠謀:昂貴且徒勞無功

圖為晶片示意圖。(THOMAS KIENZLE / AFP)
圖為晶片示意圖。(THOMAS KIENZLE / AFP)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接受美國智庫採訪時表示,美國欠缺半導體製造人才,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美國積極增加國內晶片的產量,會是一種昂貴、徒勞無功之舉。張忠謀還提到,美國擁有最佳的晶片設計能力,但在製造方面,單位成本高,恐怕難以在世界市場競爭。

張忠謀4月14日參加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podcast節目,除回顧他從事半導體產業及創辦台積電的過程,並針對美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提出看法。

主持人詢問,在提高國內晶片產能方面,美國目前的最大限制是什麼?張忠謀回答,就是半導體製造人員的短缺,「事實上,我不認為這對美國來說是一件壞事,但對於試圖在美國製造晶片,就是一件壞事。」

張忠謀解釋,台積電25年前在美國奧勒岡州設廠的經驗可以證明這一點,該廠雖然能獲利,但幾乎放棄了所有的擴廠計畫,「在比較成本上,我們當時太天真,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臺灣高了50%。」他補充說明,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州的工廠安排美國和外籍人員,也從臺灣調派工程師前往,確實提高了績效,但是都無法降低多少成本。

對於台積電去年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5奈米晶圓廠,張忠謀直言,「這是在美國政府敦促下所做的決定」,當時他已經退休,這是台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做的決策。

張忠謀說道,美國為了半導體在地化,祭出數百億美元的補貼政策,但還不夠提振在地製造晶片所需的資金,「是昂貴、徒勞的作為」,雖美國的產能會增加,但成本也很高。張忠謀強調,美國擁有最佳的晶片設計能力,這樣的人才在臺灣很少,甚至台積電裡頭也沒有,但在製造方面,美國單位成本高,恐怕難以在世界市場競爭。

主持人問及,美、臺儼然已是緊密的夥伴,雙方是否應該更努力強化兩國的經濟合作?張忠謀認為,他不願涉及政治方面的問題,但他希望大家能夠保持友誼,他點出「能成為所有人的晶圓供應商,是台積電成功的原因」。

針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張忠謀說,因為美國禁令的影響,台積電已停止供貨中國華為公司超過一年。他表示,最好的時間已經過了,只希望不會變得更糟。張忠謀也提到,萬一兩岸發生戰爭,美國恐怕不只要擔心晶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