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因應天災致農損 農委會提四大精進措施

農委會29日舉行111年農損救助及勘災作業精進措施記者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四項精進作為。(農委會提供)
農委會29日舉行111年農損救助及勘災作業精進措施記者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四項精進作為。(農委會提供)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農委會29日舉行「111年農損救助及勘災作業精進措施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四項精進作為。農委會29日舉行「111年農損救助及勘災作業精進措施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四項精進作為。(農委會提供)

近年來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頻傳,農業生產面臨巨大挑戰。汛期將至,農委會29日公布四項精進措施,包含將天氣參數納入啟動救助與勘災的機制,提升作業效率;農民領取救助金所需時間從45~60天縮短為14~21天,節省公所現勘人力與時間,有助於農民復耕、復建作業。

農委會29日舉行111年農損救助及勘災作業精進措施記者會,提出四項精進作為。首先是調整救助金額。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過去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額度,以平均生產成本的一至兩成計算,考量物價與生產成本提升,總計調整192個品項,包括農產業、漁業等救助額度,平均調整幅度超過20%。

其次是災損納入天氣參數,提升公告作業效率。陳駿季表示,過去申請救助的流程繁雜,從地方勘查確認為「普遍性災害」後,農民才能申請救助,後續公所人員還須逐筆到現場勘驗,到最後農民領取救助金,所需天數長達45~60天。

未來納入天氣參數後,地方政府可依據這些參數加速函報農委會公告受理天災救助。若公所可確認有種植的客觀證明文件,就免現勘,直接造冊,沒證明文件者則進行抽樣20%勘查,農民約2~3週即可領取救助金,不僅可節省公所現勘人力與時間,也有助於農民復耕、復建作業。

第三為擴大使用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陳駿季說,App能提供公所人員現場勘查使用,照相時使用App能夠直接連結地籍圖資料,得知經緯度,即時上傳到農糧署災害救助系統,有助於公所人員判定。未來也會盡快辦理教育訓練,希望最快5月底至6月能夠開放給農民使用。

第四為精進滾動式倉儲業務,穩定蔬果價格。陳駿季說,農委會將擴充冷藏蔬菜貯存數量,從4千公噸增至5,280公噸,執行時間也從原先5~10月延長為4~11月,若遇風災豪雨時機動調節釋出,以穩定蔬果價格。

年底將舉行縣市首長選舉,這些新措施遭外界質疑農委會「大撒幣」。陳駿季說,並非是到了選舉而大撒幣。他解釋,天然災害救助金僅占生產成本的一至兩成,且須因天災受損達兩成才可領取,「農民根本無法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