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國經濟蕭條 五一客運量降六成

在中共嚴格疫情封控下,2022年「五一」假期旅遊黃金週遭遇困境。圖為2022年5月1日的上海靜安區。(Hector Retamal/AFP)
在中共嚴格疫情封控下,2022年「五一」假期旅遊黃金週遭遇困境。圖為2022年5月1日的上海靜安區。(Hector Retamal/AFP)

【記者葉依帆/綜合報導】【大紀元2022年05月0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葉依帆綜合報導)中國「五一」長假來臨,在中共嚴厲的疫情封控政策下,這一常規性的旅遊黃金周遭遇困境。分析認為,受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影響,中國已出現經濟大蕭條的跡象。有德國宏觀經濟學家撰文指,全球化在俄烏戰爭伊始已經死亡,此背景下,要準備好隨時替換掉中(共)國這個貿易夥伴。

4月28日,中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交通運輸部官員稱,從4月30日到5月4日是「五一」假期,預計今年客流量較去年明顯下降。假期全國客運量預計有1億人次,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

另外,「五一」假期全國高速公路日均流量預計為2700萬輛,比去年同期降低49%左右。其中,長三角區域流量將大幅下降。而客流出行因受疫情形勢和各地防控政策影響,假期群眾旅遊半徑將較正常時期明顯減小。

另據中國民航局4月28日新聞發布會的報告,目前中國各地疫情防控情勢複雜,受疫情影響,旅客出遊意願低,長假期間民航旅客運輸量將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根據目前的機票預訂情況,假期民航運輸旅客日均量約為4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77%。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在3月25日發布的中國企業概覽報告中說,由於疫情反彈導致各地實施出行限制措施,2021年中期以來,中國旅遊業復甦步伐已放緩,且2022年仍將保持波動。

報告還指,2021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次及旅遊收入只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逾60%,而2021年全年該比例下滑至約50%,且2022年復甦進程仍將保持疲軟。

惠譽認為,當局的防疫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行業的復甦路徑,而疫情的蔓延可能會繼續制約旅遊活動,從而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步伐。

分析:中國經濟大蕭條跡象已經浮現

4月18日,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當前中國經濟十問》的文章,稱中國經濟體量大,是超大市場規模,迴旋餘地廣,所以對經濟下行有應對空間。

就此,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石山在「石山角度」節目中分析指,這其實是中共官方在自我催眠。他認為,當經濟下滑趨勢已經形成的時候,靠外力改變這一趨勢會相當不容易。也就是說,中國固然體量龐大,不容易推倒,但一旦倒地,爬起來也就越困難。目前中國經濟大蕭條的各種跡象已經浮現。

石山預測,同時伴隨兩件事很可能觸發中共垮台,一個是戰爭,一個是瘟疫。「歷史上,人類社會出現大面積結構性崩潰,通常伴隨著這兩樣東西,而這兩樣東西,現在都出現了。」

石山表示,儘管俄烏戰爭遠在歐洲,與中國沒有太大關係,但「現在全球化時代,誰都躲不掉,中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二經濟體量的國家,當然更是躲不掉了」。

石山認為,戰爭和瘟疫對社會的嚴重衝擊,大部分情況下,都主要是通過摧毀經濟形成的。「因為任何一個社會體制都必須基建在個人和家庭的基礎上,戰爭和瘟疫都不一定直接影響到個人,但通過經濟的挾持,就變成沒人能夠逃得掉了。」

因此,石山認為,當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兩個毀滅性因素造成的衝擊已經形成。

專家:要準備好隨時替換掉中(共)國

4月26日,德國宏觀經濟學家古斯塔夫‧霍恩(Gustav A.Horn)在德國漢堡出版的《時代周報》(ZEIT ONLINE)上發表評論文章,題為「德國需要全球貿易新規則」(Germany Needs New Rules for Global Trade)。文章認為,必須確保中國和俄羅斯等「功能型貿易夥伴」可以隨時被替換掉。

文章指出,當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時,人們所熟知的全球化已經死亡。今後的跨國貿易,不能再單純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考量,而應該更多的考慮價值觀因素,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貿易,從而確保供應鏈更安全,貿易本身也將在相近價值觀體系下變得更加公正。

作者建議,有必要將德國今後的貿易夥伴分為三類:價值觀趨同、地緣相近的歐洲鄰國最為優先;價值觀相近、地緣稍遠的美國、日本構成第二層;中(共)國、俄羅斯等國只能算是「功能型貿易夥伴」,必須確保其具備可替代性,避免對他們產生依賴性。

作者說:「和(中共)這種國家的貿易必須要謹慎,且應具備前瞻性,切忌產生難以糾正的依賴性。所以,我們應當確保每一個此類貿易夥伴都能夠被隨時替換,且不會對我們自己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

作者呼籲,必須就更換特定貿易夥伴進行預演,相關的企業也必須隨時為這種更換做好準備。「必要時,還應當讓價值觀相近的貿易夥伴來接替生產,儘管這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