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染疫無法站立行走 橫紋肌溶解症所致

當肌肉受到外力影響,導致人體橫紋肌細胞被破壞,橫紋肌裡的酵素跟產物跑到血液裡,造成肌肉劇烈疼痛、腫脹、無法行走,就是「橫紋肌溶解症」,常見於激烈運動或病毒感染。(123RF)
當肌肉受到外力影響,導致人體橫紋肌細胞被破壞,橫紋肌裡的酵素跟產物跑到血液裡,造成肌肉劇烈疼痛、腫脹、無法行走,就是「橫紋肌溶解症」,常見於激烈運動或病毒感染。(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6歲的瑄瑄因發燒而確診COVID-19,輕症的緣故,由媽媽陪伴居家照護。可是退燒2天後,瑄瑄突然雙腳小腿疼痛,無法站立、行走,甚至碰到就痛得受不了。媽媽以為是抽筋疼痛,替女兒按摩雙腳,雖然稍得舒緩,但仍然沒辦法站立跟行走,隔天掛了視訊門診,在醫師建議下到急診收治入院。

臺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吳秉昇抽血發現,瑄瑄血液中的磷酸肌酸激酶(CPK)高達6,900 U/L(正常值小於300U/L),診斷為染疫後併發的「橫紋肌溶解症」,為避免併發急性腎衰竭,立即以點滴輸注大量生理食鹽水,補充水分,幫助代謝。隔天,瑄瑄的腳痛情形大幅改善,已能下床行走,3天後恢復活力,返家隔離。

當肌肉受到外力影響,導致人體橫紋肌細胞被破壞,橫紋肌裡的酵素跟產物跑到血液裡,造成肌肉劇烈疼痛、腫脹、無法行走,就是「橫紋肌溶解症」,常見於激烈運動或病毒感染。

吳秉昇指出:「過去流感病毒被認為會侵犯肌肉組織,所以臨床常有流感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例,而COVID-19病毒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的案例報告雖然在文獻上有出現過,但很罕見。」

正常情況下,肌肉酵素不會大量出現在血液中,一旦大量肌肉酵素進入血液,必須靠腎臟代謝才能排出體外,若未及時發現、補水,導致代謝廢物阻塞在腎臟,就會出現尿量減少及茶色尿液、電解質失衡,嚴重可能導致急性腎臟衰竭。

目前兒童的橫紋肌溶解症並無標準治療方式,所以大量補水是必要的,如此才可避免體內廢物堆積腎臟,引發急性腎衰竭。以瑄瑄為例,視訊門診中,醫師請瑄瑄站起來,但她因為劇痛無法站立,而非無力造成,所以吳秉昇初步排除神經系統造成的無力情況,懷疑是肌肉的問題,而建議就醫。

到院後,醫療團隊先給予500C.C.的生理食鹽水,之後給予平常兩倍量的輸液,藉此增加病人排尿量,加上臥床休息,適切治療下,瑄瑄又能活蹦亂跳了。

吳秉昇提醒,發病初期的照顧最重要,若孩子剛開始發高燒,家長可先觀察,依規則使用退燒藥,並補充水分,正常情況下2、3天即可退燒恢復,但若高燒超過48小時、超過12小時未進食、脫水、抽筋、意識不清、呼吸喘或胸悶胸痛、脣色發白或發紫等危險徵兆,則要就醫治療。

COVID-19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無論成人、小孩都相當罕見,而且出現在急性症狀改善之後。因為居家照護就醫不便,容易被家長忽略而未能及時就醫。所以染疫後,即使退燒且臨床症狀慢慢改善,但雙腳出現劇烈疼痛、無法站立或伴隨尿液減少的情形,就要盡速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