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東京發明展臺排名第一 小四生「防撞帽」摘金

臺中市大里區內新國小的四年級學生葉倖綺發明「軟性帽體結構」,利用PU或EVA等軟性材料為帽體,縫製防撞帽,拿下2022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提供/中央社)
臺中市大里區內新國小的四年級學生葉倖綺發明「軟性帽體結構」,利用PU或EVA等軟性材料為帽體,縫製防撞帽,拿下2022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第36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15日揭曉成績,臺灣代表團獲21金、25銀、3銅,總成績排國際第一,除臺大、雲科和樹科大團隊的作品奪下金牌外,大里國小四年級學生葉倖綺發明防撞帽,更獲得本屆年紀最輕金牌得主的殊榮,拿下發明展金牌。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15日指出,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至今舉辦36年,因應COVID-19疫情,今年採線上辦理,本屆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中國、泰國等國共170多件作品參加,臺灣代表團有66件作品參賽,最後獲得21金、25銀、3銅,總成績排國際第一。

這次年紀最小的金牌獎得主,是來自臺中市大里區內新國小四年級學生葉倖綺,她的阿公曾是國際發明展得獎人。葉倖綺在家時,看到剛學走路的弟弟,因不穩常跌倒或撞到家具邊角,導致頭部受到撞擊。

為解決碰撞意外,與阿公討論並在阿公引導下,發明「軟性帽體結構」,以手工縫製綿質帽,利用PU或EVA等軟性材作為帽體,親手為弟弟縫製防撞帽,不僅祖孫倆合作愉快,還拿下一面金牌,讓她直呼,很開心,也希望有更多巧思,透過一點點小改變,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

臺灣大學化工系師生團隊,陳賢燁教授與學生張乃云、胡書嫚、張育銘、吳仲皓、 王允杉,有鑒於人口老化,研發「氣相製程創建多功能骨組織修復裝置」,一舉拿下一面金牌。

臺大化工系教授陳賢燁表示,臺灣已是超高齡社會,許多長者面臨關節組織退化,團隊研發多年,創造出仿軟骨及硬骨組織的3D多孔組織工程支架,並利用製程特性包覆生長因子、幹細胞等多種生物功能性分子,使支架產品具多種組織修補功能,可提供軟骨以及硬骨退化治療新選擇。技術還獲多國專利。

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老師陳文亮與學生曾微茵、張競文、陳亞暄發明的「傘具產品租賃裝置及服務系統」作品,讓雨傘也能租賃,租賃裝置可放置傘具數量,將不會受面板的影響,讓物品商業價值達到最大效益,作品以「共享經濟」觀點拿到一面金牌。

而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傳育、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陳靜茹,帶領無人機團隊研發的「浮標定位監測方法及浮標定位監測系統」,可突破天氣、地域、設備數量等限制,不需以傳統無人機地毯式搜尋,即可快速找到需要救難的人民,大幅降低搜救時間,提升搜救效率,技術不僅獲得一面金牌,也已獲得美國及臺灣發明專利。

此外,來自產業也有多個團隊拿下金牌,包含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至尊玻尿酸 MAXI HA」、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零廢再升級環保藝術複合材料」、生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酵薑黃Syncurcum:調整代謝新主張」、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GKF3–具改善精神失調用途之新穎性益生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