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唐代書法漫談(一)

唐代詩人、書畫家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精通佛學,「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圖為王維雕塑。(zhaoliang70/Shutterstock)
唐代詩人、書畫家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精通佛學,「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圖為王維雕塑。(zhaoliang70/Shutterstock)

文/《明慧網》
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對書法大力提倡,設「弘文館」,任書法名家為書學博士,專門培養書法人才。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文化領域內詩歌、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幾乎同時達到了全面繁榮的時期,成為各朝代發展史上的藝術高峰。

此時期,書法的發展從普及、成熟到繁榮興盛,在楷、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中都出現影響深遠的書家,派眾紛呈,書作浩繁,書學鼎盛。

古人造字從圖畫文字開始,精美絕倫,漢字承載著整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凝聚著民族智慧。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源漢字而生的書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源遠流長。

書法之法可謂漢字書寫的法度、法則,體現的不是外界的條框束線,而是發自內心的行為標準,體現了人們對真理、大道的感悟,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及對「美」本質的追尋。「法」當為書法之生命,無「法度」便無「書法」。

古人造字從圖畫文字開始,精美絕倫,漢字承載著整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凝聚著民族智慧。(shutterpix/Shutterstock)古人造字從圖畫文字開始,精美絕倫,漢字承載著整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凝聚著民族智慧。(shutterpix/Shutterstock)

古人云:「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書法作品表露出來的意韻和美感是書者的心靈軌跡,傳統文人們將書法納入「正人心」的軌道,書法練就亦成為其身心修養的過程。好的書法作品都有詩歌的意境、圖畫的絢麗、音樂的和諧、舞蹈的韻律,使人欣賞之後可以善化人心。

唐代書法上承漢、魏六朝,下啟宋、元、明、清,因唐文化呈現海納百川、恢弘壯闊的氣勢,因此,唐代書家亦有著恢弘的胸懷、氣度與抱負,其道德人品和他們的書法作品並傳後世,無不體現泱泱大國的盛唐氣象。

本文試從唐代書法繁榮的原因、藝術風格及成就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 唐代書法繁榮的原因

1、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

唐代國家統一,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全盛時期。這種局面的開創,是由於唐太宗及其後的君主關愛百姓、選賢任能、善於納諫的結果。

唐太宗身居高位而謙恭待人,勵精圖治,不僅是唐代盛世偉業的開創者,更為後世樹立了治世的典範。唐文化的特有氣質,正是「兼收並蓄」、「有容乃大」的精神。

《新唐書‧食貨志》云:「至(貞觀)四年,米斗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千里不齎糧,民物蕃息。四夷降服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

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對書法大力提倡,他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倡導人們學習,親自撰寫《王羲之傳讚》,稱其書法「盡善盡美」,使書法正統化,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王羲之的字飄逸而端莊,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然有仙風道骨。」唐太宗廣泛徵集王羲之的墨跡,並稱讚王羲之《蘭亭序》:「點曳之工,裁成之妙。」他還命歐陽詢、褚遂良等精心摹得多本。

《蘭亭序》是王羲之於蘭亭修禊,感悟天地造化自然萬物之美、宇宙之深奧精微,將美文妙筆印證到書藝上。「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

該書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他創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儀,歷來被視為神品。

唐太宗設「弘文館」,任書法名家為書學博士,專門培養書法人才。《舊唐書》記載:「於時海內漸平,太宗乃銳意經籍,開文學館以待四方之士。」

《全唐詩》卷一記載唐太宗「殿左置弘文館,悉引內學士,番宿更休。聽朝之間,則與討論典籍,雜以文詠,或日昃夜艾,未嘗少怠,詩筆草隸,卓越前古。至於天文秀發,沈麗高朗,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帝實有以啟之。」

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敘書錄》云:「(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為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

受唐太宗影響,唐代後來的君主亦大多善書法,如唐高宗、唐睿宗、唐宣宗等都積極倡導書法。書法教育作為制度定下來始於唐代。唐代在隸屬國子監的六所高等學府中,有一所便是「書學」。

唐朝科舉的六個科目中,書法為其一科,名曰「明書」。朝廷為書法家設立專門的官職,如「翰林院」設有「侍書學士」、「國子監」有「書學博士」,三省六部的下屬各級機關大部分都設置專職執掌書法一門的官吏,像:弘文館、崇文館、集賢院、史館,及祕書省等文史類機構,專職書法的官員更多。

唐代在人才選拔和錄用上又重視書法才能,無論就社會需要還是考試要求都強調「楷法遒美」。這的確是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2、文化的影響

唐代儒、佛、道三家並立,唐太宗既尊崇儒學,又扶持道教和佛教。從立國之本來說,儒家文化是基礎,是規範社會倫理和人的行為的基本準則,儒家經典成為唐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而在思想領域,則是儒、佛、道三家並存,且都達到弘揚的鼎盛時期,使社會維持較高的道德水準。

由此可見,唐代思想上開放自由,是唐代文化藝術全面繁榮的基礎。唐代很多人求仙訪道,社會上瀰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佛家思想傳播亦規模空前,佛經翻譯、傳播數量巨大。《資治通鑑》記述佛教的影響在唐代「日益繁熾,自帝王至於士民,莫不尊信。」

受傳統文化影響,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雖各有所宗,卻多具有出入三教的特點。儒、佛、道三家無不教人向善,遵循宇宙規律,追求「天人合一」,因此文人中有的既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又有道家的仙風道骨;有的依佛法修煉。如,賀知章「亦儒亦道」,他不僅文采斐然而且善書,被授予國子監四門學「博士官」,官至祕書監。他為道辭官歸里,受到皇帝贈詩;太子及文武百官為其餞行。

圖為中國四川成都之「杜甫草堂公園」內為紀念唐代詩人所展示的書法詩。(peacefoo/Shutterstock)圖為中國四川成都之「杜甫草堂公園」內為紀念唐代詩人所展示的書法詩。(peacefoo/Shutterstock)

賀知章著名書法作品有《孝經》、《龍瑞宮記》等。《述書賦》稱其書「落筆精絕,芳詞寡儔(讀chóu),如春林之絢彩,實一望而寫憂。」

詩、文、書、畫兼工的王維,官至尚書右丞,「篤志奉佛」,每天退朝回府,便靜心誦讀佛經,並向周圍人勸善,《舊唐書》稱其:「書畫特臻其妙。」《述書賦》稱其:「詩入《國風》,筆超神跡。」(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