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油30年前助日鑽地熱井發電 監委嘆:臺灣仍原地踏步

圖為地熱發電廠示意圖。(中央社)
圖為地熱發電廠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地熱能源有不需依賴進口、不受天候及時間限制等優點,適合作為基載電力。監察委員田秋堇調查指出,日本九州八丁原地熱井是1980年代由中油公司鑽探的,地熱電廠在日本311大地震時持續供電,可惜臺灣政府當時並未重視,使我國地熱發電迄今仍原地踏步。

多位學者專家在受監委趙永清、田秋堇諮詢時指出,地熱發電可強化能源自主、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相較於風力及太陽能,對地表影響更小。田秋堇以發電量達110MW的日本九州八丁原地熱電廠為例指出,在311大地震全國停電期間仍持續供電,凸顯地熱發電的重要性;更特別的是,該發電廠地熱井正是臺灣中油探採事業鑽探的。

田秋堇感嘆,由於過去地熱開發未受政府重視,中油人才也逐漸流失,使臺灣的地熱開發在30年後仍原地踏步。兩位監委調查發現,中油公司與台電公司曾於2018年共組「地熱國家隊」,在宜蘭仁澤及土場進行開發,對推動地熱發電深具指標及示範意義。然而,除了年累計執行進度僅達12.76%、採購屢次流廢標外,預估產能只有潛能的三成。

調查報告指出,曾參與九州八丁原鑽井工程的中油公司前處長林朝光在諮詢會議時直言,「只叫中油去打地熱井而不能發電賺錢,他們一定不願意,因為中油勢必是虧本去鑽,會被檢討。但如果是中油一條龍做到發電,那盈虧方面的問題會比較少」,值得經濟部進一步評估檢討。

此外,也有諸多學者專家表示,地熱開發初期充分的探勘調查有助於降低開發過程的不確定性、克服較高的前期開發風險;過去由於探勘不足,對地下地質調查的精確度不夠,導致難以判斷儲集層的位置與大小,加上我國相關資料長期欠缺有效整合,又欠缺對外提供機制,即使外界有意付費取得資料,相關協調工作也曠日廢時,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