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地緣政治關鍵時刻 日韓紐澳參與北約峰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6月29日起在馬德里舉行兩天。在開幕式上,左起美國總統拜登、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及西班牙總理桑傑士。(BERTRAND GUAY / POOL / AFP)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6月29日起在馬德里舉行兩天。在開幕式上,左起美國總統拜登、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及西班牙總理桑傑士。(BERTRAND GUAY / POOL / AFP)

【記者易如、李新安/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週三(6月29日)起,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兩天,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等亞太國家領導人首次應邀出席。專家分析,北約把目光從歐洲移到印太,這對全球地緣政治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

在有30個成員國參加的北約峰會上,亞太國家領導人出席尚屬首次。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批評,「北約明明是北大西洋軍事組織,近年來卻跑到亞太耀武揚威」、「此舉十分危險」等。這次的北約峰會,正突顯了目前的地緣政治時刻。

軍事專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對《大紀元》表示,這次亞太四國領導人受邀出席北約峰會,代表著北約未來所關注的焦點不僅僅限於歐洲,而是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也是協助美國在印太地區來協防、圍堵中共跟俄羅斯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跟勢力擴張。

他說,「這四個國家的出席對整個全球地緣政治,甚至對於東亞的地緣政治版圖來說,有相當大的歷史性意義,甚至於可能改寫未來整個國際政治的走向。」

李正修分析,對美國和北約來說,拉攏日、韓、澳、紐,就是要在行動上限縮北京向外擴張,應該說防範於未然,即在中共軍事力量尚未成熟到把力量投射到第一島鏈以外的情況下,美國就先發制人。

臺灣安保協會副祕書長何澄輝對《大紀元》說,印太地區四國領導人出席北約峰會並不突兀,因為當前的國際格局早已超脫地理邊界的劃定,地緣政治的風險所關聯的不再僅僅是特定區域的周邊國家,因此印太四國與會「與其說是創舉,不如說是正視當前國際格局的轉變」。

他說明:「實際上,透過全球經濟與生產分工,印太與北約涵蓋區域的國家往來密不可分。同樣的,區域安全的危機與危害也必會引起世局的動盪。」

美中對抗主導國際政治
北約在亞洲找到新舞臺

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週一(6月27日)在峰會前的記者會上表示,北約將把快速反應部隊的規模從目前的4萬人增加至30萬人,以此因應「戰略競爭時代」。北約的新戰略還將包括如何應對來自俄羅斯和中共的挑戰。

李正修認為,北約馬德里峰會即將公布的新戰略構想,不僅將俄羅斯視為敵人,甚至首度將中共列為系統性挑戰者;也就是說,北約不僅把目光放在歐洲,也會把焦點放在全球思路上,因為「美中對抗將主導未來的整個國際政治走向」。

李正修指出,對於北約來說,等於在亞洲「找到了一個舞臺,雖然北約不願意直接用軍力、軍隊來介入,可是至少在外交上會跟美國合作」。

李正修補充,要打造亞洲版的北約很難,因為除了日、韓、澳、紐以外,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國並不想被拉進美中競爭,僅此一點就很難在亞洲重新打造「亞洲版的北約組織」了。

北約擴大快速反應部隊
更有能力介入地緣政治風險

何澄輝認為,過去中共利用國際衝突來進行分化,或者牽制美國的行動,但是隨著北約對於印太地區的積極介入,北約不再只是單純被動消極的防禦組織,而成為「重大的、地緣政治的區域集團」。

何澄輝說:「由於北約已經將中國(共)列為需要應對的挑戰,那麼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擴編意味著北約將有更多羽翼及更高的能力,去介入國際間地緣政治上的風險,不管是協力或者是直接的積極參與,這都讓我們有了更高的想像空間,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共)最害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