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共清零 民營醫院加速破產

中共持續實施病毒清零政策之際,中國民營醫院成為直接經濟受害者。圖為北京一家醫院的防疫人員。(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持續實施病毒清零政策之際,中國民營醫院成為直接經濟受害者。圖為北京一家醫院的防疫人員。(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言/綜合報導】中共持續實施病毒清零政策之際,中國民營醫院成為直接經濟受害者。3月24日,中國安徽阜陽一家法院宣布,一家建成僅四年、價值15億美元的醫院因無力償還債務而申請破產。

路透社報導說,在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阜陽民生醫院全面參與了該市大規模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疫苗接種和檢測項目,培訓了近100名工作人員進行咽喉拭子檢測,並在市政府官員的命令下設立了流動疫苗接種設施,前往學校和工作場所提供服務。

將資源用於中共所謂的病毒清零政策,該醫院被迫暫停其賴以生存的諸多服務,財務入不敷出。

阜陽法院處理民生醫院破產重組申請的民事裁決稱,該醫院「資金困難」是由於「流行病影響」以及其未能獲得銀行貸款所致。

據中國醫療行業專業信息服務機構看醫界(Kanyijie)稱,第一波感染在中國蔓延後不久,這家擁有1,000張床位、占地16公頃的民生醫院就出現收入下滑。

「自2020年1月起,為了配合市疫情防控工作,醫院暫停一些診斷和治療活動,收入明顯下降。」看醫界在4月說,「基本沒有醫療收入,經濟壓力巨大。」

即使在進入破產程序後,在醫院管理者制定重組計劃時,當地政府官員仍公開命令該醫院醫務人員穿上防護裝備,前往他們所謂的抗擊冠狀病毒戰疫「前線」。醫生和護士在五天內競相完成對當地公民40萬次的核酸測試。

「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醫院經理李文芳在醫院網站上稱,「疫情沒有退卻,我們也不會退卻。」

阜陽民生只是過去兩年中在中國宣布破產的幾十家私營醫院之一,它們因遵守中共清零政策而被推到了生存邊緣。阜陽民生和其他一些醫院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破產繼續營運,但是許多醫院已經倒閉。

中共清零恐有悖「健康中國」計劃

路透社報導說,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洪曉(音譯,Hong Xiao)表示:「各級和各省衛生設施都受到了影響」,他一直在研究這場大流行對中國醫院造成的長期影響。

「人力和財政資源被從非COVID-19疾病常規門診和住院治療中轉移出來,以維持大規模檢測和/或滿足COVID-19病例激增(相關需要)。」

中共衛生管理部門沒有回覆路透社相關評論請求。中共領導人一直為其清零政策辯護,稱在中國這麼做,成本最低,對於防止醫院不堪重負和保護對病毒免疫力低下的老齡化人口是必要的。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許多醫療措施方面仍然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政府正在實施一項「健康中國」計劃,旨在到2030年將平均預期壽命從76歲提高到79歲,同時提高癌症和其他慢性病存活率。對COVID清零的做法實際上可能使這些目標更難實現。

習近平上週訪問武漢期間,承認清零政策要付出經濟成本,但他稱「暫時影響經濟發展總比損害人民生命和健康要好」,並稱如果中國像世界上所有其他主要國家一樣與冠狀病毒並存,後果將「不堪設想」。

中國醫院破產率激增

根據政府最新數據,私立醫院是中國醫療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在2020年約占患者總就診量的15%,其餘由公立醫院承擔。截至2020年底,中國有35,394家醫院,包括公立和私立醫院。

根據企業信息數據庫天眼查(Tianyancha)的數據,2021年有46家大型私營醫院宣布破產,高於2020年的26家以及2019年的21家。僅在今年前五個月就有26家民營醫院進入正式破產程序,其中包括阜陽民生醫院。

根據去年年底黨媒都在轉載的基於天眼查數據的研究,僅在2020年就有多達685家包括公立和私立醫院倒閉,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

數據顯示,私立醫院人流量急劇下降,部分原因是政策迫使它們將出現類似COVID症狀的病人送到公共設施。由於中共廣泛的封鎖,以及對強制隔離或住院的恐懼,許多其他疾病患者不能或不願意到醫院接受治療,使醫院失去了收入。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2020年所有醫療機構(包括公立和私立)的總訪問量為77.4億人次,比前一年減少了近10億人次,這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

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 Regional Health)在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在2020年初爆發的冠狀病毒對所有地區和所有服務的患者人數產生了「破壞性附帶影響」,到2020年6月患者人數仍未完全恢復。

據估計,從同一年的1月到6月,醫療機構就診人數下降約24%,其中發達地區跌幅最大,主要是由於病毒阻礙了病人到醫院就診,或者由於冠狀病毒擾亂了業務,醫院無法進行治療。

《柳葉刀》研究報告說:「這些預防和治療減少與停滯可能會對人口健康產生重大附帶影響,大大超過感染對健康的直接影響。收入損失嚴重⋯威脅到大量醫療設施和提供者的生存能力。」

醫療資源用於清零 而非公共衛生

批評人士說,挪用醫療資源來執行COVID清零政策已經導致死亡悲劇發生。3月23日,在上海為期兩個月的封鎖期間,一位名叫周盛妮的女患者在上海東方醫院求醫遭拒後死於哮喘發作。根據醫院官方通知,該醫院因「流行病防控措施」而關閉了急診科。

中共一直試圖審查上海封鎖期間發生的不光彩事件相關報導。然而,人們利用數據合作網站Airtable編製了一份清單,收集了210名死者的記錄,親屬們說他們因無法獲得治療或治療被延誤而死亡。一些人在網上發布醫療文件作為證據。路透社無法獨立核實這些案例。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吳靜蕾在3月25日的一次簡報會上說,非COVID疾病患者一直在力爭獲得治療。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丹丹在4月下旬的一次簡報會上說:「在短時間內,對緊急服務的需求積壓厚重。」他說,「與公眾的實際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這意味著醫院仍無法為該市人民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

中共財政部在2020年的一項決定指出,所有與COVID有關的醫療費用都應該由公共保險基金或中央政府的補貼來支付。許多為此類檢測提供部分人力和設備的私立醫院面臨的問題是,他們不一定能立即得到政府對此類工作提供的報銷,使他們在財務上處於弱勢。

上海一家公立醫院的一名醫生告訴路透社,自4月初該市開始封鎖以來,該醫院有300名工作人員參與了COVID測試,甚至在6月初限制取消後仍在繼續,而且醫院管理人員還希望他們在週末自願為居民進行測試。

中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上個月發表的一份關於上海疫情的研究報告說,與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較低的Omicron變種作鬥爭給中國的醫療資源「帶來巨大負擔」,不是重病患者壓垮了醫院,而是無症狀和輕度症狀病例壓垮醫院。

「以前接收所有SARS-CoV-2(中共病毒)感染者的地區可能沒有足夠的醫院資源來接收Omicron非重症患者。」這項研究由一個當地醫學專家團隊撰寫,其中包括張文宏醫生,他以前曾對COVID清零政策提出質疑。

這篇論文隨後從中共疾控中心的網站上被刪除。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公共衛生專家黃延中說:「所有這些資源都用於實施COVID清零戰略,而用於提高公共衛生能力的關注和資源較少。」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