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元智飛彈專家赴中 專家示警國安威脅

元智大學前副校長李清庭。(元智大學官網)
元智大學前副校長李清庭。(元智大學官網)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元智大學2名教授被曝曾在臺灣參與飛彈研發、半導體研究等涉及國安機密、敏感計畫,卻到中國大陸兼職。對此,行政院表示,臺灣面臨境外敵對勢力滲透,重要技術若被竊取,對經濟、科技發展將有重大危害,本次個案雖已離職,但仍有保密義務,會先釐清事實再做法律上的認定。

曾從事中科院「雄二飛彈」系統研發工作的元智大學前副校長林志民,被爆2015年時獲聘為廈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還為師生做「飛行器自動降落系統」與「飛彈攔截」等涉及攸關國防科技的學術報告。

另一位曾投入半導體、光電元件領域多年的元智大學前副校長李清庭,則被爆出2016年4月時,應中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之邀,擔任該校的講座教授,而該校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外界質疑有國安、洩密等疑慮。

兩學者聲明 未涉及洩漏機密

對此,林志民聲明表示,從未赴中國任教授課,只有做過公開演講,演講內容主要是人工智慧(AI)在各領域應用,內容都是他在學術期刊公開發表的論文,從未涉及洩漏任何國防機密。

至於飛機自動降落系統與飛彈攔截部分,林志民說,這些都是他探討AI於不同領域的應用成果,都是已公開發表於國際期刊的學術研究,內容未涉及國防機密。

李清庭則聲明表示,擔任華山學者只是學術榮譽性質,並無任何權力義務事宜,也從未在中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授課、指導碩博士生,也未支薪、未接受任何經費,雙方並無實質關係,並未違反任何規定。

教育部:若查證屬實 將做裁處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明,教育部之前就收到檢舉信,當時也請元智大學回覆相關狀況,但中國資訊不透明,且採取阻擋的措施,直到近日又發現新事證,因此請元智大學二度進行調查。

潘文忠要求元智大學對此個案嚴格深入查處,若有進一步結果,會有相關處置並對外說明;一年多前,教育部也曾調查在中國任職的教師,後經查證屬實,透過跨部會機制做出裁處。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也表示,政府對敏感科技計畫補助,本來就有相關規範要點,相關參與人員有保密義務,並非單一部會議題。

羅秉成說,臺灣面臨境外敵對勢力滲透,擔憂很多重要技術研發被竊取或遭洩密,對經濟、科技發展都會有重大危害,這次個案雖然已離職,但仍有保密義務,目前會先將事實釐清,才能在法律上做出認定。

中科院是臺國防重鎮 是中共重點目標

對此,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科院是臺灣國防最重要的研發單位,絕對是中共滲透的「重中之重」,慣用手法常以學術交流為名,所有邀請對象都是經過評估的,絕對是中共重點想掌握的目標。

他進一步表示,中共的常見做法是「拉出去、打進來」,也就是邀請學者、專家、退休人員,到臺灣境外進行交流、吸收或條件交換,待這些人返臺後,再要求利用人脈發展組織,中科院近年也被爆出很多類似案例。

他以聯準會為例,近日被爆出中共十多年來試圖在聯準會內部建立一個告密者網絡,而且有多位一般職員都被滲透;此外,美國基地臺因為使用到華為設備,近日也被爆出軍事基地和飛彈發射井等敏感資訊,都傳到中國,「連美國都被嚴重滲透,那臺灣絕對是中共鋪天蓋地的滲透目標」。

他強調,竊密、滲透事件頻傳,先不論造成的國安威脅,光事件的曝光就會影響軍心士氣,並嚴重打擊美方與友邦的信任,不願販售高階軍備武器給臺灣。

30年前參與飛彈研發 同樣有洩密風險

余宗基強調,林志民雖然是30年前曾參與「雄風飛彈」的研發,外界可能會認為洩密層級較低,但研究者難道不會更新技術嗎?中科院不會找他諮詢嗎?而且武器裝備的原型機密是最有參考價值,後續的更新迭代都是在原形的基礎上延伸。

他以1999年美國轟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為例,當時就是因為中共掌握了美軍F-117隱形戰機的遺駭、材料,並透過逆向工程解密美國軍機的匿蹤技術,如今中共才能研發出隱形技術與塗料。

他強調,雄風系列的飛彈雖然不斷更新,即便微縮化、奈米化,但若被找到當初的概念與參數,中共也可以從原始的結構中找到破解之道,對國安威脅不容小覷。

他表示,由於國防部已沒有調查權、司法權,而民間司法欠缺軍事背景、又以無罪推定,無法理解國家機密是「一事外洩、全軍覆滅」,剛好情報這塊又非常難有直接證據,才會讓共諜、洩密等事件頻傳,建議應學習美軍的系統與制度,成立專責的情報法庭,凡涉及洩密即交由專門法庭審理,才能阻止這類事件不斷發生。

學者掌握機密 未必比軍方人員低

陸軍退將于北辰受訪時也表示,以往國安局、國安會,常把洩密重點放在軍事或有軍職人員,其實很多參與國防科技、國防研發的民間學者,知道機密的等級,不見得會比公職與軍職來的低,建議這些人都應該納入《軍事機密保護法》或《國家機敏保護法》的規範。

不過于北辰也強調,如果內部人員的心防不夠,外部的法令再嚴格,都還是會有漏洞,當初應聘這些高科技人員時,就應該進行嚴密考核,並做相關心防宣導,否則再嚴的法令,也約束不了想要洩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