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脫水是失智症惡化主因?

身體失調型患者的主要行為特徵是「躁動不安」,可能有以下6個造成的原因。(123RF)
身體失調型患者的主要行為特徵是「躁動不安」,可能有以下6個造成的原因。(123RF)

文/竹內孝仁(日本自立支援介護.能力回復復健學會會長)
編著按:竹內孝仁教授是推動日本「老人特別養護之家」,以及實踐「擺脫尿布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失智症患者照護理論,成功改善失智症患者自主的生活能力。本篇文章摘錄他的著作《竹內失智症照護指南》中,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的「身體失調型」,造成的原因共有6個,希望照顧者能針對原因協助改善。

身體失調型失智症之症狀

失智症類型的「身體失調型」患者,多數都是脫水現象造成。如果從早上、中午、傍晚,接著夜晚,持續觀察失智症患者的行動,會發現患者在上午相當安靜沉穩,到了下午就開始變得情緒躁動不安,這種現象因人而異,也可能會在傍晚或夜晚發生。

當照顧者安撫患者入睡後,隔天早上又恢復安靜沉穩的狀態,以為可以稍微安心時,到了下午或傍晚,患者又開始重複躁動不安的狀態。

一天之內同時出現安靜沉穩時段和躁動不安時段,這種情況稱為「同日變動」。這原本是憂鬱症的症狀,即是上午出現憂鬱情況,到了下午又變得較開朗沒那麼憂鬱;但是隔天又如昨天憂鬱沉悶,到了下午又稍微變得比較開朗。

躁動不安的6個原因

身體失調型患者的主要行為特徵是「躁動不安」,可能有以下6個造成的原因:

1.脫水:日內變動——午後、傍晚、夜晚的異常。

2.便祕:週內變動——排便日的異常。

3.體力虛弱。

4.營養不足。

5.活動力低下(臥床不起)。

6.急性病症或受傷。

當失智症患者的身體水分不足,立刻會出現意識障礙,同時身體會變得無法活動,進而造成活動能力低下;如此一來身體將更容易疲倦,一疲倦則必定容易分散注意力,對事物漸漸的不感興趣,失去對周圍的關心。由此可知脫水是影響認知功能障礙的要素,而且下午過後開始出現症狀為最大的特徵。

為此建議照顧者能針對原因協助改善,每天飲水1,500c.c.、預防便祕、攝取1,500大卡以上的熱量、進行30分鐘以上的步行運動,就能大幅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症狀。

便祕也會加重失智症狀

身體失調型患者除了脫水之外,還有其他現象。舉例來說,有便祕現象的患者,其失智的症狀就會更嚴重,特徵之一就是「每星期出現異常躁動不安的日子,即是排便日」,這與脫水狀況不同,脫水狀況是一天之內上午安靜沉穩,下午躁動不安。

然而,便祕者從早上就開始異常的躁動,需要經過下午或傍晚大量排便後,才得以安靜。

那麼為何患者便祕會引起異常行為?其實是經常便祕者在排便時,會因為腸道的自律神經異常而開始情緒躁動,也就是異常躁動亢奮導致情緒不安的結果。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情緒躁動的經驗,那是自律神經的興奮狀態,所以因為更年期障礙使得自律神經系統作用不平衡,就會出現情緒暴躁、心情低落、無法平靜等症狀。

發生便祕時,為了能排便,大腸會變得異常興奮,促使自律神經系統造成情緒不安定的狀態。如此一來,注意力與對於事物的關心便無法持續,會影響全身的認知功能。

相對而言,排便後的心情會變得舒暢清新。有一些患者偶爾會使用軟便劑,從早上就開始數度排出軟便,刺激腸子活動,所以在排便過程中,情緒會比較激動。

不過,體力虛弱、營養不足、活動力低下、平時幾乎沒有運動的患者,當遇到突發疾病或受傷時,會有著沉穩安靜的特徵,並無急躁不安的情緒。

居家照護 需注意營養失調問題

有一些患者,因為在日間照護機構過著發呆而無元氣的生活,所以當照護人員建議「一起玩撲克牌吧!」或「一起去散步吧!」總是表示沒興趣,如果積極邀約可能會突然生氣。出現這類狀況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體力虛弱、營養不足,或是活動太少所引起。

至於居家照護的失智症患者因為進食少,幾乎可以直接看出其營養失調的狀況。雖然家屬確實準備了餐點,但大多數的患者無法吃完;比如家屬看到餐盤裡有剩下食物,會詢問「已經吃飽了嗎?」,患者幾乎都回答「嗯」,此時家屬只好收走餐點,所以患者營養不足的程度可說是令人震驚。

東京失智症日間照護機構曾經進行營養調查,發現有的失智症患者一天最低營養攝取量只有600大卡;所以每天從居家前往日間照護機構的失智症患者,多數都是瘦弱型,而且BMI值也很低。

調查中還發現,體力虛弱、營養不足、活動力低下的失智症患者,會因為突發疾病或受傷感到痛苦,同時注意力也會低落,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但是便祕、體力虛弱、營養不足與脫水的現象不同,脫水會侵入意識,而便祕、體力差等原因則不會發生意識障礙。

——摘編自《竹內失智症照護指南》,(原水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