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王元甫中西醫專欄】中醫治失眠

失眠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健康,並且可能加重或誘發頭暈、頭痛、高血壓、心臟病與腦中風等病症。中醫「辨證論治」,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診察病人,得到證型,實證或虛證,再給予相應方藥。(123RF)
失眠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健康,並且可能加重或誘發頭暈、頭痛、高血壓、心臟病與腦中風等病症。中醫「辨證論治」,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診察病人,得到證型,實證或虛證,再給予相應方藥。(123RF)

文/王元甫(內科醫師、中醫博士)
失眠的病人都會準時到門診拿安眠藥,因為沒有安眠藥,今晚就睡不著。許多病人因此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或成癮性,必須長期服藥,甚至可能服用一輩子。失眠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健康,並且可能加重或誘發頭暈、頭痛、高血壓、心臟病與腦中風等病症。 

西醫治療失眠,不論原因是什麼,都是給予安眠藥。中醫治療失眠,會根據病人的證型,實證或虛證,給予不同的方藥,也就是「辨證論治」,來調整臟腑的氣血陰陽。這些方藥都有幾千年的臨床經驗,辨證正確,運用得當,效果相當好。失眠古代稱目不瞑、不寐、不得臥、不得眠。 

明代醫家張景岳論述不寐(失眠)說:「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廣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景岳全書‧不寐》 

不寐(失眠)證雖然分成很多種,但都包含在邪、正二字之內。寤(清醒)屬於陽,寐(睡覺)屬於陰,都是由「元神」控制。元神安定,則能睡覺;元神不安,則睡不著。元神不安的原因,一是邪氣干擾,二是營氣不足。有邪氣的失眠,多是實證;無邪氣的失眠,都是虛證。 

中醫所說的「神」,就是道家所說的「元神」。《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又說「心藏神」,心臟藏有元神。西醫講心臟內有血液,中醫講心臟除了藏血液,還藏元神。血液是有形,元神是無形,血液屬陰,元神屬陽,元神需要陰血的濡養才能安定,才能睡覺。元神也是生命三寶精、氣、神的最高層級,是人真正的主宰。 

中醫的心包括西醫的心臟與腦(中樞神經系統)。心的功能:心主血脈,心主神明,其華在面,開竅於舌。《黃帝內經》說:「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心、肺、肝、脾、腎「五臟」藏有神、魄、魂、意、志「五神」,「五神」與神明(精神心智)密切相關,「五神」屬於無形,這是西醫無法研究的。 

中醫的「五神」可能藏有西醫神經科學的未解之謎。神經科學有五大未解之謎(意識、思想、記憶、學習、做夢),都是與心智有關。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艾里克‧肯德爾(Eric Kandel)在《神經科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說:「神經科學最根本的挑戰就是如何運用生物學的基礎去了解意識和我們感受、行為、學習、記憶的心智過程。」 

中醫認為人要睡眠就要「心腎相交」,心火與腎水要相交,心五行屬火,腎五行屬水,心火下交於腎水,腎水上交於心火,陰陽調和,這就是「心腎相交」,也稱為「水火相濟」。如果腎水不足(腎陰虧虛)、或心火熾盛,心火不能下交於腎水,腎水不能上交於心火,腎水和心火不能相濟,就不得眠(失眠)。就會產生心煩、失眠等症候,稱為「心腎不交」。 

失眠病位在心,與肝、膽、脾、胃、腎相關。失眠分兩大類型:失眠虛證、失眠實證。

失眠虛證:(1)心肝血虛、(2)心脾兩虛、(3)陰虛火旺、(4)心膽氣虛。失眠實證:(1)心火上炎、(2)肝鬱化火、(3)痰熱內擾、(4)胃氣失和。 

一)失眠虛證

因為思慮、勞倦、驚恐、憂疑等因素,引發失眠,都屬於真陰精血不足,陰陽不交。只要培養氣血,血氣恢復,則失眠自癒。

(1)心肝血虛
心肝血虛是常見的失眠證型。因為婦女月經過多,或長期慢性出血,或思慮過度,產生心肝血虛。症狀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婦人月經少或經閉不行、肢體麻木,面色無華,舌淡,脈細。治法:補心血,養肝血。使用方劑:四物湯或補肝湯。 

(2)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包括心血虛與脾氣虛,是氣血兩虛,導致心神失養(失眠)、脾失健運(腹瀉)、脾不統血(出血)。症狀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腹脹腹瀉、倦怠乏力、頭暈目眩,或皮下出血,面色少華,舌淡,脈細無力。治法:補益心脾,養心安神。使用方劑:歸脾湯。有些貧血婦女伴有容易皮膚瘀青,就是心脾兩虛。老人失眠多屬氣血不足,可用歸脾湯合酸棗仁湯。 

(3)陰虛火旺(心腎陰虛火旺)
因為焦思過度,精血不足,或津液缺乏,或婦女停經更年期。症狀有失眠心煩、心悸不安、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健忘、咽乾口燥、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清心安神。使用方劑:天王補心丹或知柏地黃丸。 

(4)心膽氣虛
《黃帝內經》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主決斷,膽虛則猶豫不決,反反覆覆,遇事驚恐。因為天生稟賦不足,或暴受驚嚇,導致心虛膽怯,神魂不安,心神失養。症狀有失眠心煩、多夢易醒、膽怯心悸、易於驚恐、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治法:益氣鎮驚,安神定志。使用方劑:安神定志丸。 

二)失眠實證

失眠實證有傷寒、傷風外邪所引起,內邪引起有心火、肝火、痰火、食積。失眠實證,去其邪,則神自安。

(1)心火上炎
因為情緒過極,氣鬱化火,引心火內熾;或火熱之邪內侵,擾動心火內熾;或過食溫補之藥,過食辛辣酒品,內熾於心。症狀有失眠心煩、口舌生瘡、口渴面赤、便祕、或小便短赤刺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治法:清心瀉火。使用方劑:瀉心湯。 

(2)肝鬱化火
憂愁之人,多有肝氣鬱滯;肝氣鬱滯不舒,會耗傷肝血;肝血虧虛,則肝氣太燥,引發肝火。症狀有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脅肋灼痛、頭暈頭痛、目赤耳鳴、口乾而苦,舌紅苔黃,脈弦而數。治法:清肝瀉火。使用方劑:龍膽瀉肝湯。 

(3)痰熱內擾
因為情志憂鬱,膽失疏泄,氣鬱化火,灼津為痰,痰熱擾心。症狀有失眠多夢、心煩易驚、胸悶嘔吐、頭暈目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化痰熱,利膽安神。使用方劑:黃連溫膽湯。 

(4)胃氣失和
《黃帝內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胃氣失和會引起失眠。多因暴飲暴食所致,食滯胃腸,胃失和降。症狀有失眠、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不欲飲食、噯腐吞酸,舌苔厚膩,脈滑。治法:和胃降逆,消食導滯。使用方劑:平胃散或保和丸。 

失眠的辨證要點

急躁易怒而失眠,多為肝鬱化火;遇事易驚而失眠,多為心膽氣虛;倦怠乏力、腹脹腹瀉而失眠,多為心脾兩虛;噯腐吞酸,脘腹脹滿而失眠,多為胃氣失和;胸悶,頭暈目眩而失眠,多為痰熱內擾;五心煩熱而失眠,多為陰虛火旺。 

中醫「辨證論治」,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診察病人,得到證型,實證或虛證,再給予相應方藥。例如有失眠病人,他的舌是淡,脈象是細弱,又有腹脹腹瀉、倦怠乏力,診斷是心脾兩虛,使用歸脾湯。例如有失眠病人,他的舌紅苔黃,脈弦而數,又有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口乾而苦,診斷是肝鬱化火,使用龍膽瀉肝湯。 

也有不吃藥治失眠的方法。《黃帝內經》講「恬惔虛無」,就是看淡名利,修養「道德」,就能養神,元神安定,自能睡覺。煉氣功也講重視道德,同時保養精、氣、神,持之以恆煉功,失眠就慢慢不藥而癒。就我所知,許多失眠的人煉「法輪功」,都不再失眠了,這是很好的方法。 

許多病人已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剛開始服用中藥,不要馬上停安眠藥,兩者共同服用一段時間,再慢慢減量安眠藥。中醫治療失眠,有幾千年的臨床經驗,「辨證論治」運用得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