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美媒:烏軍向西方索戰術飛彈

圖為烏克蘭安全局發布的照片,顯示俄軍撤離哈爾科夫州伊久姆(Izyum)後,留下的彈藥儲存。(Handout / Security Service of Ukraine / AFP)
圖為烏克蘭安全局發布的照片,顯示俄軍撤離哈爾科夫州伊久姆(Izyum)後,留下的彈藥儲存。(Handout / Security Service of Ukraine / AFP)

【記者簡兆和/綜合報導】烏克蘭趁在哈爾科夫(Kharkiv)地區迅速反攻,示意美國與盟邦提供更多重武器,包括美國始終不願意給的、威力更強的戰術地對地飛彈;西方情報圈認為,目前仍難謂戰爭已扭轉。

《華爾街日報》根據美國國會議員拿到的文件發現,基輔當局列出數十種軍火,以便他們能持續反攻動能到2023年。烏克蘭要求用於反攻的武器清單含29款武器系統與彈藥,包含戰車、無人機、火砲系統,以及更多魚叉反艦飛彈和兩千枚海馬士(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的彈藥。

清單裡還有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是美軍一款射程約300公里的短程戰術彈道飛彈。拜登政府雖前後已給烏克蘭150多億美元軍援和相關資助,但迄今仍不願提供戰術飛彈系統,以免烏軍攻擊更深入的俄羅斯內地引發俄國與西方的衝突。

烏國軍方在上週撰寫的戰略聲明中,稱地對地戰術飛彈可讓基輔在反攻時取得顯著優勢,抗衡俄軍的長程巡弋飛彈。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9月9日被問到為何華府仍沒給戰術飛彈系統時仍不願講明,僅說美國承諾會給烏克蘭擊退俄國所需的武器,「這不只關乎哪個特定武器或系統,而是在於要怎麼整合相關系統與各種要素,讓援助烏克蘭能真正奏效」。

對於烏克蘭在數日內就收復哈爾科夫(Kharkiv)一帶約三千平方公里的失地,《紐約時報》報導,很大原因在於俄軍為免遭包圍或孤立而主動撤退,特別是戰略要城伊久姆(Izium)附近。烏克蘭想藉俄軍倉促撤離擴大優勢的機會之窗很快會消失。

時間、地形對俄軍有利

報導說,每過一天,俄軍就有時間扎根和集結增援,構築新的防線,並準備恢復數月以來地毯式砲擊的火海戰術,畢竟俄軍在武器與補給仍占優勢。在伊久姆東南方重要據點的小鎮利曼(Lyman),俄軍似已擊退逼近的烏軍,附近村莊皮斯基(Pisky)烏軍也沒能拿下,烏軍手上的另一樞紐要地巴赫姆特(Bakhmut)也正遭俄軍猛轟。

河川與森林也會遲滯烏軍推進,俄軍撤出伊久姆後跨越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依託河流建立防線,烏軍若渡河追擊很容易遭集火打擊。

《華盛頓郵報》引述西方情報官員指出,烏軍能否鞏固反攻收復的失地,將取決於俄軍後續動向,特別是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下令增援的幅度。

一名美方官員說:「(俄軍)確實嘗到一場軍事挫敗,但我不確定當下能否稱之為重大戰略損失。」他呼應其他西方情報圈的看法,認為要說目前基輔已澈底扭轉態勢還太早,雙方很可能得持續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