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詩經》賞析:〈蒹葭〉

〈蒹葭〉這首詩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修正自己,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做個好人,我們就會發覺生活的路變得很順暢。「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目標就在我們的面前。(123RF)
〈蒹葭〉這首詩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修正自己,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做個好人,我們就會發覺生活的路變得很順暢。「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目標就在我們的面前。(123RF)
文/明珠

《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賞析:

蒹葭即蘆葦,它們大多生長在水中靠近岸邊,它們是群生植物,一長一大片。本詩用「蒹葭」比喻普通百姓或常人。當「白露為霜(秋天的露水結成霜)」之時,蘆葦變黃了,收割後可以用來製作草屋、草蓆、掃帚等,也是普通百姓在使用。

伊人即賢人,或者說是在儒家法門中修煉精進的儒生(包括朝廷官員);在中國古代,真正的讀書人相對於全國人口,很少很少。

「溯洄從之」即逆流而上,比喻違背道德禮儀,卻想找到賢人或修成賢人,那麼道路險阻且漫長(道阻且長)。「溯流從之」即順流而下,比喻按照道德禮儀的要求去為人處事,就會看到那位賢人,乘輕舟正在水的中央。蘆葦一般生長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域或岸邊,而水的中央是深水區域,蘆葦不生長在那裡。所以「伊人」與「蒹葭」不在同一個區域。

本詩中「伊人」所處的地方,不管是在水一方,還是在水中央、水之湄、水中坻、水之涘、水中沚;這些地方都不可能生長蘆葦,也就是「伊人」所處的位置一直沒有跟「蒹葭」在一起。這首詩隱喻了,一位賢人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將自己混同於常人。也就是說,古代的道德禮儀,對儒生言行舉止的要求與平民(庶人)不一樣。比如農民、工匠,天氣熱的時候幹活可以打赤膊,儒生或朝廷官員在公開場合(包括閒居在家)都要求著裝整齊。

我們都讀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去給藺相如道歉時,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廉頗的用意是先自貶為庶人,因為只有庶人才允許打赤膊,才有可能接受鞭刑、杖刑的處罰。這是最大誠意的道歉。廉頗與藺相如都是諸侯國的上卿,如果廉頗穿著官服去找藺相如,那可能就失去了請罪的本意。

《禮記‧曲禮上》規定:「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大意:禮制不下及於庶人,刑罰不上及於大夫)。」文中的「刑」指的是古代朝廷的鞭刑、杖刑等。大夫及以上的官員犯罪,該流放的流放,該殺頭的殺頭,只是不受肉體上的處罰。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官員以道德禮儀來自律,有廉恥之心,不把自己混同於常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蘆葦一片片白茫茫,秋天的露水結成了霜。我們所景仰的賢人,他在水的一方。逆流而上想去找尋他(賢人),道路險阻而且漫長。順流而下去找尋他,他就在水的中央。

言外之意:「白露為霜」即天氣開始寒冷;隱喻社會的大環境變得不好,人心複雜,道德在往下滑。真正的賢人不會混同於常人,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修煉自身。如乘輕舟順流而下,或者說,用道德禮儀來衡量好人與壞人,你一下就能找到他(賢人)。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蘆葦一片片白茫茫,露水成霜尚未乾。我們所景仰的賢人,他站在綠草茵茵的河岸。逆流而上想去找尋他(賢人),道路險阻且難以登攀。順流而下去找尋他,他就在水中的岩石上。

言外之意:「白露未晞」隱喻社會環境還是不好;賢人所處的環境也改變了,先是在綠草茵茵的河岸(在水之湄),而後是水中的岩石上(在水中坻);這兩個地方都不可能生長蘆葦;隱喻賢人不會混同於常人,只有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做人,才能找到他(溯游從之),或者修煉成賢人。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蘆葦一片片長勢繁稠,天氣寒冷,秋露結霜未休。我們所景仰的賢人,他處在水邊懸崖上頭。逆流而上想去找尋他(賢人),道路迂迴曲折難求。順流而下去找尋他,他就在水中的小沙洲。

言外之意:「白露未已」隱喻社會環境持續惡劣,人類的道德在持續往下滑。賢人所處的環境也在變換,先是處於水邊的懸崖上,而後處在水中的小洲。這兩個地方也不生長蘆葦。想要找尋賢人就用道德禮儀來衡量;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想修成賢人也應該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做人,而不能混同於常人。

結語:

〈蒹葭〉這首詩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您的人生目標是做一位道德高尚的賢人,當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們就想到《詩經‧蒹葭》中說的:「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我們找一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什麼方面沒有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做好呢?

修正自己,按道德禮儀的要求去做個好人,我們就會發覺生活的路變得很順暢。「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目標就在我們的面前。

《禮記‧中庸》有這樣一段話: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大意:孔子說,射箭之道有似於君子之道,如果沒有射中靶心,要回過頭來找找自己的原因。

這個「靶心」可以理解為我們人生的目標。《孟子‧離婁章句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中「行有不得」也就是遇到了「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的情況時,我們用傳統的道德禮儀來衡量,找一找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