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英政壇動盪 曝露退休基金破產危機

近來的英鎊貶值危機導致了英國前首相特拉斯下臺。圖為英鎊。(Pixabay)
近來的英鎊貶值危機導致了英國前首相特拉斯下臺。圖為英鎊。(Pixabay)

文/記者李思齊
英國前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於10月25日出任新首相,但英鎊危機並不會隨著首相換人而結束,退休基金破產的結構性問題也沒有解決。

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9月26日一度跌至1.0350,為1971年以來的新低。許多人將問題歸咎於9月6日上臺的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提出的減稅計畫。雖然特拉斯試圖收回政策,穩定市場,她仍然在10月20日宣布辭去首相職務,並在保守黨確定新黨魁後正式離任。

10月21日,國際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穆迪(Moody’s)已將英國政府債券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為「負面」。穆迪也把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即英國央行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因為英國央行完全歸英國政府所有。穆迪表示,為控制通膨,英格蘭銀行預計仍將收緊貨幣政策,這將拖累經濟成長。

10月24日,英格蘭銀行公布英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0.1%,比10月中旬的9.9%增加了0.2個百分點,而通貨膨脹的目標值仍為2%不變。雖然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10月24日仍在1.13左右波動,但市場對英鎊缺乏信心,資金流出英國市場,影響英國國債和退休基金。

北美投資策略專家、中國問題專家孫麥克(Mike Sun,音譯)於10月24日對《大紀元》表示:「表面看是英國新首相特拉斯的政策讓大家無法接受,導致她成了英國在任時間最短的首相,但用玩笑話可以說是『歷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差點要了英國的命』。」

孫麥克分析,特拉斯的減稅政策只是個導火線,英鎊的問題早已經存在,英國全國的退休基金面臨崩盤風險,導致債券拋售潮,甚至可能波及房市。

英國退休基金搖搖欲墜

要看清英國退休基金目前面臨的問題,需要了解基本的背景知識。英國在二戰後出現了嬰兒潮,人口急遽增加,對應目前的問題就是社會高齡化,而人們繳納退休基金的時間一般是30年。

孫解析:「1980、1990年代,英國的利率很高,因此相當長時間內退休基金的收益比較高,也比較穩定。2000年以後,國債殖利率和銀行的利息都在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銀行存款的利率幾乎是零,因此退休基金的收益回報率急遽下降;英國的出生率在同時期下滑,高齡化越來越嚴重,需要錢去補充退休基金。」

英國的退休基金制度靠市場獲利維繫,退休基金經理人把資金作為保證金,上槓桿(舉債)購買長期國債等金融衍生品,借助金融衍生品槓桿帶來的收益支付每一期要支付的退休金。但是隨著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強力升息,非美元貨幣貶值,原來在英國市場的資本,包括股票、債市的錢都在往美國流,因為美國市場的利息更高,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

在如此的背景下,特拉斯提出了減稅政策。

「特拉斯的財政政策本想通過減稅來留住企業和有錢人,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悖離。」孫麥克指出問題點在於:「減稅政策導致英國國債殖利率急速上升,國債票面價格下跌,上槓桿的(退休基金)經理被迫賣國債補保證金,拋售導致利率繼續上升;基金經理要繼續賣國債,形成了負反饋的踩踏(惡性循環)。」

孫麥克說明,減稅政策是導致投資者對英鎊和英國國債失去信心的導火線——因為減稅後,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了,再疊加美元強勢升息的影響,相當於火上澆油,大家拋售英鎊買入美元,導致英鎊繼續走低。

美激進升息 市場恐懼

上述問題並非一夕造成,換個新首相上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因為真正的問題是英鎊結構上的,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目前全球投資者都為了獲利而「做空」英鎊。做空為投資術語,指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將手中票券按目前價格賣出,待行情跌後再買入,以賺取差價。

孫麥克認為,如果英國想要走出當下的困境,「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升息,這樣英鎊的收益率會上升,但資金仍然會流向美元,因為中間有息差」。

他補充,如果聯準會升息的力度溫和點,例如國債利率最高加到4%或4.25%就停止了,這會給投資者一點信心;但聯準會誓言要砸下通膨,其結果是如此激進升息,仍未達到歷史上的高位。1980年代,聯準會曾把國債利率提高到近20%,聯邦存款的利率逾10%。

「大家的恐懼也在這裡,因為想像的空間很大。」孫說,「只要聯準會繼續升息,英鎊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直到某天爆煲(香港用語,原意為鍋子爆裂)。專業投資者對英鎊做的預測中,最悲觀的是1英鎊貶至0.8美元。」

「如果英鎊出問題,不只是英國的問題,對歐洲和整個世界,包括美國的影響都會很大。」因此孫預測,新首相蘇納克很有可能訪問美國,和聯準會談談升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