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脖子後長黑斑? 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許多黑色棘皮症患者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前期或已罹患糖尿病。(Shutterstock_大紀元合成)
許多黑色棘皮症患者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前期或已罹患糖尿病。(Shutterstock_大紀元合成)

文/蘇冠米
當發現脖子後方出現一條黑黑的斑塊,以為是洗澡沒洗乾淨,而每天用力刷洗?小心,這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觀察自己的身體,特別是在皮膚褶皺處,是否出現棕色或黑色斑塊,摸起來粗糙,甚至帶有異味?這種常被誤認為「洗澡沒洗乾淨」的尷尬情況,其實是「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

黑色棘皮症的斑塊沒有明顯邊界,呈對稱性分布。多出現在皮膚皺褶處或容易受摩擦的地方:

常見部位:頸部後方和側方、大腿內側根部、腋下。其中,高達九成以上會出現在頸部。

肥胖和腰圍過大的人,容易出現黑色棘皮症。(Shutterstock)肥胖和腰圍過大的人,容易出現黑色棘皮症。(Shutterstock)

少見部位:腰部(褲腰容易摩擦的地方)、乳房下方、手肘前部、指關節背側。當症狀很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在肚臍、嘴脣、口腔等部位出現病變。

黑色棘皮症常見原因

1. 胰島素阻抗、糖尿病
新光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江宜倫指出,造成黑色棘皮症的明確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認為胰島素的過量分泌是重要因素。

過量的胰島素會刺激皮膚細胞增生,造成黑色素沉澱及皮膚過度角質化,形成黑色棘皮症。胰島素阻抗為第二型糖尿病的前期,如果趕快治療並調整飲食生活型態,是可以改善的。若放任不管,就會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出現胰島素阻抗的人,除了局部皮膚變黑變粗之外,通常還伴有肥胖或腰圍過大的特徵。有後面這兩種情況的人,也多患有代謝症候群,同樣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調查發現,黑色棘皮症與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和運動量少有密切關聯。其中,肥胖與黑色棘皮症的關聯最強。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一些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就算不胖,也會出現黑色棘皮症。他解釋,這類人群雖然沒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但在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造成皮膚不舒服或出現變化。

2. 內分泌異常的疾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甲狀腺低下、腎上腺功能異常等問題也會導致細胞增生。

3. 藥物
一些藥物會影響胰島素分泌,或引起類似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例如避孕藥、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非甾體雌激素類藥物)、菸鹼酸及其衍生物(Niacin)、生長激素、甲狀腺治療的藥物等。

4. 癌症
惡性的黑色棘皮症多與腹部器官腺癌有關,特別是胃癌。胰腺癌、卵巢癌、乳癌、食道癌等患者,也可能出現黑色棘皮症。與癌症有關的黑色棘皮症可能發生在罹癌之前、伴隨癌症出現或後續併發。

其他因素還有家族遺傳、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江宜倫表示,黑色棘皮症的發作年紀從嬰兒到成人都有可能。如果是惡性腫瘤造成的黑色棘皮症,成人出現的機率比小孩高。

留意不會癢的黑色斑塊

江宜倫指出,黑色棘皮症還有個特徵:患處不太會癢。一般輕微的黑色棘皮症,患處會看起來髒髒的,隨著症狀加重而漸漸擴大範圍,厚度變厚和皮膚紋路加深,甚至在表皮出現類似疣的增生物。

因黑色棘皮症好發於胰島素阻抗、糖尿病人群,所以糖尿病高風險人群就診時,醫生會優先檢查其是否有糖尿病。柳朋馳指出,大部分患者是長期出現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病情比較嚴重,才會出現黑色棘皮症。

針對黑色棘皮症,目前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造成黑色棘皮症的原因去改善,患處自然會好轉。「最重要的是回到造成胰島素阻抗的根本問題」,柳朋馳說。例如,很多黑色棘皮症患者同時有肥胖的情況,應調整飲食內容、多運動,積極減重。皮膚是會慢慢代謝的,只要改善病情,減少患處皮膚發炎反應,就能使患處的顏色慢慢變淡。

為避免黑色棘皮症惡化,除了治療疾病外,還有幾個方法:

1. 減少曝晒,因為太陽光會刺激黑色素細胞。

2. 減少物理性的刺激,如降低摩擦、搔抓的次數。

3. 避免過度刷洗患處,以免加重黑色素沉澱。

但是,黑色棘皮症是無法完全消失的,仍會跟旁邊的正常皮膚有些差異。京硯聯合診所皮膚科院長蔡逸姍指出,皮膚科治療的方法是使用汽化型的雷射,或是給予一些酸類的藥膏幫助皮膚代謝。雖然可以稍微改善,但沒有辦法完全去除。

需要留意的是,如果患者在未來沒有控制好血糖和體重,黑色棘皮症會復發。跟沒有黑色棘皮症病史的人相比,曾患過這種病的人會更容易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