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AI助攻母豬生育 人力成本可望省逾億元

「母豬AI生育技術」能應用聲紋及影像技術辨識母豬分娩方式,判斷母豬是否即將生產,正確率可達91.7%。(Getty Images)
「母豬AI生育技術」能應用聲紋及影像技術辨識母豬分娩方式,判斷母豬是否即將生產,正確率可達91.7%。(Getty Images)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養豬需要靠人工選育配種照顧,但因應人口老化、缺工問題,人力不足造成飼養上的隱憂,農委會畜試所9日公布「母豬AI(人工智慧)生育技術」研究成果,推估若全臺灣三分之一、約20萬頭母豬使用這系統,將可節省人力成本上億元,目前已完成技轉,後續將創建試辦場域確認成效。

農委會畜試所長黃振芳表示,該系統是一套人工智慧化系統,專門協助母豬發情及分娩,透過技術偵測母豬外陰部腫脹情形,來辨識母豬是否已發情,準確率可達92%,此外,也能應用聲紋及影像技術辨識母豬分娩方式,判斷母豬是否即將生產,正確率可達91.7%;另外藉由分析出生仔豬叫聲,輕拍母豬「提醒」母豬在躺下休息時不要壓到仔豬,可使離乳仔豬育成率增加4%。

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高雄種畜繁殖場副研究員楊鎮榮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目前僅能透過人工判斷是否為最佳配種時機,現場人員會透過逐隻下壓確認,下壓時若母豬仍穩定站立,代表母豬正處於穩定發情狀態下,又或者是觀察母豬外陰部腫脹變化,這也是動物發情的明顯判斷指標之一。

技轉廠商、農識國際總經理陳炤堅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缺工對養豬來說,存在很大的困擾,很難找到工人,藉由相關技術與設備,能夠減少很多人力,其次是技術傳承需求,也就是母豬分娩發情,過去都是藉由傳統經驗用人力判斷,這都會造成斷層,也不知道如何傳承,若能藉由這項技術累積經驗值,解決缺乏具判斷能力的人才需求。

陳炤堅說,技轉後將與3至5家的養豬業者合作,創建示範場域,先將技術規格、標準化後,才能成為一項產品,同時進一步驗證技術實際效益,透過實際數據,像是導入後配種成功率等資料,對於後續的產業推動將更有說服力,為讓該項技術能普及化,預期價格能落在新臺幣50萬元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