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林權助攝影展 深刻捕捉臺灣50~70年代影像

林權助1949年自行研究彩色暗房沖洗技術,為臺灣早期彩色攝影先驅。(記者黃玉燕/攝影)
林權助1949年自行研究彩色暗房沖洗技術,為臺灣早期彩色攝影先驅。(記者黃玉燕/攝影)

文/記者黃玉燕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記錄臺灣50~70年代的農村生活、庶民勞工、原民紀實及社會時事。策展人林權助之子林全秀表示,父親常說「今天我再不去拍攝,明天就會來不及了。父親深深體會臺灣的地理景觀與風土人情,會隨著時光日漸變遷消失,必須把握當下忠實記錄。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規劃七主題,重現臺灣50~70年代社會樣貌。(臺中市政府提供)《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規劃七主題,重現臺灣50~70年代社會樣貌。(臺中市政府提供)

林權助1922年生於臺中中區,當地著名的「林寫眞館」即由其父林草創立。林權助自幼常進出暗房,後繼承父業。他對攝影技術的研究不遺餘力,1949年起自行研究彩色暗房沖洗技術,沖洗出的相片色調豐富、層次分明,為臺灣早期彩色攝影的先驅。

林權助的作品中多呈現他對時代的關懷與敏銳度。如牛車與客運車反向交會時的動態瞬間、站前三輪車與公車交會時、成功路上的牛車、鄉間載貨牛車與公路局客車反方向交會的剎那,甚至將早期苦力、搬運工、抬轎伕、人力拉車、三輪車伕、垃圾車伕等百工百業的工作態樣皆記錄下來,成為臺灣50年代珍貴的人文風情。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主題包括農村生活、台灣水牛、庶民勞動詩、風俗民情等。(記者黃玉燕/攝影)「《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主題包括農村生活、台灣水牛、庶民勞動詩、風俗民情等。(記者黃玉燕/攝影) 

回憶父親林權助的攝影生涯及拍攝手法,林全秀說,為了某個好的拍攝角度,再危險的地點,都不是他會考慮的。如西螺大橋通車典禮,為了取景爬到鐵橋鋼架上,曾一腳踩空,幸有一旁民眾拉住臺中戲院開幕,他也爬到屋頂拍照,那次他果真從天花板掉落到二樓。還有半夜二、三點,躲在北屯林姓人家庭院樹後等待拍白鷺鷥孵蛋、剛生出的雛鷺鷥生態。

對於林權助的作品與歷史藝術價值,攝影評論家張照堂評析,論歷史,他比臺北威立彩色沖印公司要早,1949年就有一套彩色沖印器材,人工沖放,自己控制色調與效果,顯示專業與敬業態度。豐富彩度與異質色澤,令人過目不忘。「重新翻閱這些彩色照片,平實、自在與內斂的本土風格,久久傳遞一種鄉愁的呼喚,這樣的意境與意象,今天難尋獲。」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現場模擬林權助父親林草創立的林寫眞館。(記者黃玉燕/攝影)《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現場模擬林權助父親林草創立的林寫眞館。(記者黃玉燕/攝影)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規劃了七個主題,分別為: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台灣水牛、庶民勞動詩、動植物、人物、風俗民情及風景名勝。(記者黃玉燕/攝影)「《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規劃了七個主題,分別為: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台灣水牛、庶民勞動詩、動植物、人物、風俗民情及風景名勝。(記者黃玉燕/攝影)

「《懷舊.歲月》林權助彩色攝影展」,規劃了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台灣水牛、庶民勞動詩、動植物、人物、風俗民情及風景名勝七個主題,50幅作品,在臺中文學館研習講堂即日起展出至3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