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國際瞭望】欲遏制中共 需重建美俄關係

圖為2021年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左)在瑞士日內瓦出席美俄峰會。(Brendan Smialowski/AFP)
圖為2021年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左)在瑞士日內瓦出席美俄峰會。(Brendan Smialowski/AFP)

⊙Joseph V. Micallef/文、唐雲舒/編譯
俄烏戰爭的影響深遠,一方面給烏克蘭人造成極大的痛苦及大面積的破壞;另一方面推升了全球通貨膨脹、導致全球能源市場的混亂,並且暴露出歐洲依賴俄羅斯天然氣有多危險。

中共對歐亞之影響力提升

這場戰爭對地緣政治有著深刻的影響。一向令人生畏的俄軍暴露出根本的弱點,使得莫斯科被迫調整和北京的關係,從而令中共在歐亞大陸,特別是中亞和西南亞的影響力上升。

這會在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很長時間內讓美國面臨壓力。最終,美國將不得不協助俄羅斯恢復元氣,並和俄羅斯合作,組成一個更普遍的「遏制中共」同盟。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講,這是合理的做法,但付諸實施卻會很困難。

一個多世紀前,也就是1904年,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在一篇題為〈歷史上的地理軸心〉(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的演講中指出,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麥金德把歐亞大陸稱為「世界島」(World Island),他認為這樣的超級大國很大程度上會自成一體,不管是當時的海上強國英國,還是海軍實力竄升的美國,都不太容易遏制它。

和麥金德那個時代相比,當前的世界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他的見解大體上還是正確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在歐亞大陸的外交政策重點,就是防止該地區出現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出手阻止德國稱霸歐亞大陸,並遏制蘇聯在該地區的擴張,原因就在於此。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麥金德的見解在當今也很值得關注,因為北京謹遵他的思想,將它視為對歐亞大陸外交政策的理論基礎。

過去半個世紀的多數時間裡,中共持續在歐亞大陸擴張勢力,莫斯科則起著制衡作用。在中亞和西南亞地區更是如此,那裡的很多國家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隨著莫斯科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下滑,特別是在災難性的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共成了受益者,同步的擴張其影響力。

和過去遏制德國和蘇聯一樣,美國會出於同樣的原因遏制中國(中共)主導歐亞大陸的野心。雖然,以可接受的成本推動外交政策來實現該目標並非辦不到,但會很困難。

趨勢促歐亞大陸向中共靠攏

美國本身並不願意為遏制中共日益升高的影響力,過分插手中亞和東南亞事務。超過20年的干預阿富汗和中東經歷,使得華盛頓政治圈或選民不再支持美國再次捲入該地區的事務。

歐盟一直試圖多涉足該地區,並獲取商業利益,但其進展受到莫斯科的制約。連結歐洲與中亞和西南亞的多數交通基礎設施都穿越俄羅斯領土,成為莫斯科的「人質」。該地區的獨裁政權普遍腐敗,這對布魯塞爾(歐盟)來說是個問題,但對莫斯科來說就不是了;莫斯科一直在維持著這些政權的穩定,而歐洲沒有能力對那些地區提供俄羅斯所提供的穩定。

相反的,中共政權在擴大其經濟關係及相應的政治、外交影響力的同時,在所謂的「精英俘獲」(elite capture)方面也非常成功。

如果歐亞大陸和俄羅斯的歷史淵源逐漸淡薄,該地區最後不是向東靠攏中國(中共),就是向西靠攏歐洲。儘管莫斯科竭盡全力想拉住這些國家,但目前的趨向有利於中共。

只有俄羅斯能制衡中共

土耳其、伊朗和印度,都有可能成為遏制中共在歐亞大陸擴展影響力的力量。由於土耳其、伊朗和中亞之間有著歷史、語言和文化方面的紐帶,並且可能提供能夠繞過俄羅斯的運輸通道,它們在該地區有著重大的利益。不過,這兩國都無法有效的制衡中共。

儘管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亞地區既不打算投向德黑蘭(伊朗),也不打算投向安卡拉(土耳其)。伊朗受制於西方制裁,其提供的交通管道用處有限;土耳其則由於地處高加索山區,其交通管道地形較為複雜。此外,安卡拉在歐亞大陸有自己的謀劃,多數不符合布魯塞爾的利益。

從地理上來講,印度和歐亞大陸的連結被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什山給切斷了。雖然新德里是歐亞大陸國家礦產的現成市場,但由於缺乏交通基礎設施,雙方的貿易受到限制。在歷史上,印度通過現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進入歐亞大陸國家,而這兩個國家目前都和新德里交惡。印度可能成為中亞和西南亞國家的資金、技術和消費產品來源,但這方面的能力遠不及中國。

最後,儘管土耳其、印度和伊朗可以提供複雜且低成本的武器和種類繁多的消費品,但三國都無法保證歐亞大陸國家的安全,只有俄羅斯,最終是中國,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讓俄羅斯遏制北京在中亞和西南亞的影響力,是合乎邏輯的做法。俄羅斯一向扮演這個角色,而且俄國和該地區有著長期的地域聯繫,目前也在保障著當地的穩定性。此外,中共和俄羅斯的區域目標終歸不一致,北京影響力的提升,會讓莫斯科付出代價。

莫斯科必須和北京保持距離,以制衡中方,同時和美國及歐盟達成某種和解。這當然是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很困難,因為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使得俄羅斯對中方的依賴增加,而且莫斯科堅持的「國家安全」思想,和北約有著根本性的衝突。

歸根究柢,儘管莫斯科在烏克蘭有著令人深惡痛絕的種族滅絕行為,美國必須尋求莫斯科的幫助,來遏制中共在歐亞大陸的擴張野心。這樣的妥協在歷史上是有前例可循的。1944年時,誰會想到西德會在1955年成為美國的關鍵盟友,成為西方防衛同盟的可貴成員?華盛頓和河內(越南)的妥協也同樣是具有建設性的。

和俄羅斯妥協,也是有可能辦到的,只是如何辦到,目前尚沒有答案。(受限篇幅,文有刪節)

──作者是歷史學家、作家、戰地記者和私募股權投資者。原文「To Contain China, the US Must Rehabilitate Russia—That’s Not Going to Be Eas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