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兩岸貿易救台灣經濟? 專家拆解其論調疑點

全球正與中國脫鉤,臺灣應順應時勢所趨,不應再過度加深與對岸的貿易連結。 (中央社)
全球正與中國脫鉤,臺灣應順應時勢所趨,不應再過度加深與對岸的貿易連結。 (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高通膨、貨幣緊縮壓力席捲全球,削弱各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台灣外貿承壓,台灣截至1月出口連5黑。台灣商界部分人士倡議,要靠兩岸經貿拉抬台灣經濟,對此,學者直言,「走錯方向」,中國正遭逢數個經濟壓力,出口、消費面都不好,加上全球正與中國脫鉤,台灣應順應時勢所趨,不應再過度加深與對岸的貿易連結。

兩岸貿易在去年下滑。去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1,859億美元,年減1.6%,占整體總出口比重為38.8%,較2021年下降3.5%,創18年來最低。

「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度下滑,這不是很好嗎?」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副教授高仁山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台灣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讓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應給予正面評價。

「去年我們對中國貿易雖然衰退,但對美國的貿易卻是增加的。」高仁山說,很多人沒看見這個趨勢,尤其是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很多都是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而對中國的出口則多為中間財,利潤反而沒那麼高。

「談到兩岸貿易,到底是台灣依賴中國,還是中國依賴台灣?」高仁山說,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比重雖高達40%,但裡面有高達八成以上的比例,是在中國生產之後再賣到歐美國家,整體出口裡只有約5%是真的銷往中國市場,「如果稱這樣是依賴中國,這種說法是被誤導了。」

回歸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原因,則是順應全球政經局勢的變化,高仁山說,美中貿易戰之後的供應鏈移轉持續在進行,台灣在這波趨勢裡,正在持續跟中國這個昔日世界工廠脫鉤,全世界都是這樣,「這是正常的事情。」

此外,中國的內需市場出現了巨大問題,高仁山說,中國人的消費力下降,有個原因來自於政策因素,共產黨正在打壓民營企業的發展,他呼籲,台灣商人不要過度迷信共產黨提出的擴大內需政策。

高仁山說,擴大內需是擴大共產黨的內需,而不是擴大人民的內需,他們正在轉向傳統的人民公社、消費合作社的模式,由共產黨控制消費,以此形成新的供應鏈,以取代美國的供應鏈,「這就是中共的經濟脈絡與方針。」

台灣商界人士稱,台灣經濟前景堪慮,出口衰退造成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而兩岸經貿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兩岸貿易要重回正軌。

對於商界的說法,高仁山並不苟同,他說,在美中科技對抗的前提下,加上近期的間諜氣球事件,台灣不應在這個關卡,故意往中國靠攏,不應增添這塊的風險,「中國生產技術落後台灣數十年,但台灣的高科技技術與市場都要依賴美國,這是攸關台灣命運的事情。」

「我們要跟對全球經濟的火車頭。」高仁山說,中國的經濟正在往下走,台灣無法拖住他們,跟著走只會一起墜落到深淵,反觀美國,他們在通膨與貨幣緊縮下,消費能力還是強勁,這主因是因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關係,背後隱含的趨勢是,美國經濟的體質正在回復中,「當世界經濟的第一大火車頭正在向上衝時,跟緊他們就很容易被往上帶著走,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跟著中國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