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竹林七賢山濤 交友當得山巨源(下)

《晉書》、《世說新語》等文獻卻提到,山濤和嵇康、阮籍實際上是更為核心的三賢,甚至達到「契若金蘭」的程度。(圖/志清)
《晉書》、《世說新語》等文獻卻提到,山濤和嵇康、阮籍實際上是更為核心的三賢,甚至達到「契若金蘭」的程度。(圖/志清)

文/蘭音
(接上文)竹林七賢山濤 交友當得山巨源(上)

山濤官做得大,但他卻因為做官,幾乎背上「千古罵名」。主要由於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封絕交書。在西元261到263年之間,山濤將要升官,推薦嵇康出山,接替自己的原職。他這樣做,很大可能是為了保護嵇康。在當時做官,不僅是讀書人理想的出路,也是避免遭受司馬氏屠戮的最安全的選擇。

嵇康不是不懂時局,只是遵從本心,選擇一條悲壯的不歸路。他以剛腸嫉惡、遇事便發的性情,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他用大部分篇幅闡述拒絕做官的理由,毫不留情的譏諷司馬氏政權。他也抱怨山濤的「不知己」,認為山濤推薦自己,就像廚師下廚,非要拉祭師幫忙一樣,讓他沾染官場的腥羶汙穢。

這封絕交書,是嵇康與司馬氏抗爭的宣言,也為他招致殺身之禍。嵇康是名滿天下的文士,他的悲劇結局贏得世人的同情和敬重。而山濤,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他接到絕交書的反應,但是作為當事人之一,山濤難逃悠悠之口,遭受的非議和罵名可想而知。直到民國時期,還有學者激烈的抨擊他為「功狗」,不過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庸俗之輩。

山濤熱衷仕途功名,的確不同於那些歸隱自逸的名士。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不是他真正豁達圓融之處呢?朝代更替,是歷史潮流、天道循環。一個真正懷抱濟世理想的人士,不應囿於一朝一姓的狹隘觀念。

他應該將眼光放得更長遠,為政治理想而入仕,為天下生民、萬世太平而入仕。亂世求用,為官作宰,山濤更懂得變通和順應天命。誰做皇帝,官場是否黑暗,與他的濟世情懷,都顯得微不足道。正是:既存林下逸志,何妨廟堂榮華?

或許正是這樣的大氣度、大胸懷,換來名士嵇、阮的真心相待。哪怕是和山濤「絕交」的嵇康,依然視他為最值得託付的朋友。嵇康臨終前,留下兩句重如千鈞的名言,一句是「《廣陵散》於今絶矣!」一句是對十歲的兒子嵇紹說的:「巨源在,汝不孤矣!」深沉的父愛背後,是對山濤最大的信賴和認可。

山濤依然是默默接下了託孤的重擔。嵇紹是「罪臣」之後,卻在山濤的照拂下平安長大,成長為「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的翩翩少年。山濤了解嵇紹的品行和才華,為了他的前程,親自向晉帝推薦他出任祕書郎。他說:「父子罪不相及。嵇紹的賢能堪比古代賢臣,應當任用他。」晉帝立刻應允:「如卿所言,嵇紹可以勝任祕書丞的職位,何必從祕書郎做起呢?」

徵召的旨意傳下了,嵇紹還在為是否出仕而猶豫。山濤語重心長的開導他:「我為你考慮很久了。天地和四季,都有變化和消長,何況是人呢?」《老子》有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山濤的意思是,宇宙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嵇紹也應該打開心結,放下過去,迎接他生命中的雨後天晴。

後來,嵇紹沒有辜負山濤的厚望,做了一名熱血忠臣。在戰亂中,他血濺帝衣,用生命捍衛晉帝的尊嚴和平安。他也化為文天祥《正氣歌》中的一句經典名言,「在嵇侍中血」,蕩氣迴腸的故事千古流芳。

進退之間 方是真名士

魏晉時期,權臣篡位,朝綱混亂,這樣的朝廷和世道的確令人痛心。有的人用生命和熱血發出最激烈的抗爭,有的人在生死和進退的兩難之中,走完痛苦糾結的一生。但是山濤,無懼世人的誤解,勇敢的投身汙濁的官場,卻能出淤泥而不染,又能有所作為,為天下士人帶來幾分光明和希望。

山濤能做到這一點,與他平日為人處事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他往往不顯山、不露水,善於用巧妙的方式保全身名,實現理想。久在官場,難免遇到貪汙行賄之事。山濤也收到過地方縣令袁毅送來的大禮——一百斤真絲。表面上,他不動聲色的收下禮物,卻在私下裡,讓家人把所有真絲原封不動的懸於梁上。

後來,袁毅事發,所有受賄官員都受到牽連,山濤也是其中之一。官差審案時,山濤從容不迫的把收藏的真絲交出,只見真絲表面積滿灰塵,封條印章卻分毫未動。毋需一字辯解,山濤已經證明自己的清白。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評價山濤猶如「璞玉渾金」。人們總是欣賞玉的溫潤和金的光彩,但是很難發現未經雕琢的玉、未經冶煉的金,才是真正具有高貴內在的寶物。山濤也是如此,他謹慎處世,明哲保身;又能不忘本心,兼濟天下。他是德高望重的賢臣,更是值得用一生交往的知己。(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