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日本傳統 賞櫻尋古

櫻花綻放,為東瀛4月拉開了帷幕,也給日本人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祈望。(Shutterstock)
櫻花綻放,為東瀛4月拉開了帷幕,也給日本人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祈望。(Shutterstock)

文/脩實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每個月分都有別稱雅號。4月的雅稱有:卯月、鳥來月、花殘月、清和月、下半月、獻梅月、純陽月、朱明月等。這些雅稱,不但多具時節感,還頗富詩情畫意,給人帶來一絲清雅的審美愉悅。

櫻花綻放,為東瀛4月拉開了帷幕,也給日本人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祈望。

春日賞櫻 以釋吾懷

在日本,言及春日賞花,一定是觀賞櫻花,而非其他。春日賞花,自古有之,可謂歲月人世年年變,賞花雅趣從未改。每逢春暖花開,日本人便三三兩兩,相約出行,踏青賞花。

每逢春暖花開,日本人便三三兩兩,相約出行,踏青賞花。(Shutterstock)每逢春暖花開,日本人便三三兩兩,相約出行,踏青賞花。(Shutterstock)

春日賞花,不僅是為了擁抱春天,欣賞美景,更是期望藉此陶冶情操,昇華人生格調,乃至獲得些許對天地、人生之領悟。這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謂俯拾皆是,在日本傳統文化中亦不鮮見。

「春之夜,舊疊席,萬籟俱寂聞鐘聲。」

近代詩人日野草城(1901~1956年)的這首俳句,時與空,巨與細,動與靜相映成趣,被視為詠春、察世之佳句。

「春宵此一刻,望君倍珍惜。」

同代詩人高濱虛子(1874~1959年)的這首俳句,也十分有名。日本雖四季分明,但春天卻較短,而作為春日象徵的櫻花季節更是轉瞬即逝。此句以直抒胸臆的白描手法,發出人生感悟與殷切呼喚,兼具文學與哲學雙重之美。

櫻花,一時萬花齊放,旋即又匆匆凋謝。正因為櫻花駐世時光短暫,也就更顯其珍貴。(Shutterstock)櫻花,一時萬花齊放,旋即又匆匆凋謝。正因為櫻花駐世時光短暫,也就更顯其珍貴。(Shutterstock)

即便在萬事物質化了的今天,仍有許多日本人持古禮舊習來擁抱春天;即便在疫情肆虐之時,仍不乏許多日本人前往櫻樹下,兌現春日之約,以釋己懷。

區區野櫻 緣何蜚聲

日本人對櫻花情有獨鍾。在歷史上,沒有哪個民族像日本人那樣年復一年的傾情櫻花;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度像日本那樣在櫻花時節舉國歡騰,萬民喜悅。櫻花,不僅被定為日本國花,還被視為大和民族文化特質的一種象徵。

日本有句俗語:「花魁乃櫻木,人傑為武士。」此言便道出了櫻之美與士之義的關係。(Shutterstock)日本有句俗語:「花魁乃櫻木,人傑為武士。」此言便道出了櫻之美與士之義的關係。(Shutterstock)

早在平安時代,詩人在原業平(825~880年)便這般詠歎櫻花:「倘若世上無櫻花,我心春日無牽掛。」在此,他用了反語式修辭手法,著意強調櫻花與人影響之巨。

同時代詩人紀友則(850~904年)則哀嘆道:「春光和煦這般好,緣何唯櫻匆凋謝?」可見,早在平安時代,櫻花便具備這等令人難以割捨的魅力了。

櫻花,一時萬花齊放,旋即又匆匆凋謝。正因為櫻花駐世時光短暫,也就更顯其珍貴。故此,自古便有人將人生以櫻為喻:櫻花雖美,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華美風流轉盼即空。當然,觀花惆悵哀嘆者有之,藉花參悟人生者亦有之。

日本雖四季分明,但春天卻較短,而作為春日象徵的櫻花季節更是轉瞬即逝。(Shutterstock)日本雖四季分明,但春天卻較短,而作為春日象徵的櫻花季節更是轉瞬即逝。(Shutterstock)

到了武士時代,花開即謝的櫻花,也成為武士精神的象徵:不執於現世,為義可捨命。日本有句俗語:「花魁乃櫻木,人傑為武士。」此言便道出了櫻之美與士之義的關係。

即便今日,在影視中也會看到,當武士捨生取義時,多配有櫻花隨風凋謝的背景。這一藝術手法,並非只是烘托主人翁的悲劇結局,更是在暗喻生命之高潔,道義之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