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中藥改善腎功能 延緩腎臟病惡化

慢性腎臟病以腎絲球過濾率為基準,一共分為五期。(Shutterstock)
慢性腎臟病以腎絲球過濾率為基準,一共分為五期。(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92歲許男有高血壓、攝護腺肥大、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等病史,長年於腎臟內科治療、追蹤。他為了進一步改善腎功能、皮膚搔癢、便祕等症狀,於是前往中醫科調理;經過中藥調理2個月之後,慢性腎臟病程從第五期進步至第四期。

臺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郭克林表示,慢性腎臟病以腎絲球過濾率為基準,一共分為五期。

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實質傷害。

第二期:輕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且有腎臟實質傷害。

第三期: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

第四期:重度慢性腎衰竭。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

一旦病情嚴重至第五期時,腎臟無法正常代謝廢物,就會導致尿毒症。尿毒素主要是由腸道微生物代謝蛋白質,並經由肝臟中酶或由粒線體轉化產生,尿毒素的積累會破壞腸道屏障的完整性,導致血管損傷和腎損傷,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代謝失衡,進而增加氧化反應和發炎,然後產生尿毒症。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呂秉勳說,尿毒素累積的情形以中醫角度而言,主要源於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溼毒瘀阻,而中醫治療腎病的原則為扶正補氣,通腑瀉濁,去瘀生新,常見的黃耆、黨參、丹參、大黃等中藥,對於腎臟擁有良好的保護和代謝作用。

黃耆具有補脾肺氣利水、抗氧化、抗發炎的效用;黨參能補中益氣,改善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丹參有助於減少腎纖維化和尿毒素;大黃則能祛瘀生新、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胃道菌叢,減少壞菌和尿毒素的積累。

呂秉勳補充說,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經過中藥調理之後,除了腎功能進步之外,電解質和肝功能完全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及早介入治療,對於延緩腎臟病惡化確實有幫助。

呂秉勳提醒,現今的研究對於改善慢性腎臟病的調理多採用「科學中藥」,民眾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務必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以免造成身體更多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