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全新解譯《推背圖》(四)

(清)孝莊文皇后便服像。(公有領域)
(清)孝莊文皇后便服像。(公有領域)

文/木子
(接上文)全新解譯《推背圖》(三)

唐朝李淳風、袁天罡所著之《推背圖》預言了後世重大歷史事件。統治者懼其準確性,刻意打亂後半部順序,本篇使其重新歸正。

第三十六象 孝莊賢 康熙盛

讖曰:
陰陽和 化以正
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

頌曰:
誰云女子尚剛強 坤德居然感四方
重見中天新氣象 卜年一六壽而康

解:
「陰陽和,化以正。」、「誰云女子尚剛強,坤德居然感四方。」這裡指(清朝)孝莊文皇后平服攝政王多爾袞,使皇權回到順治手中,以柔克剛,皇室歸正。扶持康熙皇帝親政,智擒鼇拜,平定三藩,皆為孝莊文太后在背後的全力支持。

圖中二人身著「盛裝」而立,暗喻(清)孝莊文皇后之後的「康乾盛世」。(公有領域)圖中二人身著「盛裝」而立,暗喻(清)孝莊文皇后之後的「康乾盛世」。(公有領域)

「重見中天新氣象,卜年一六壽而康。」「重見中天」承接二十九象「中國有聖人」、「日月麗天」,即明朝的「永樂盛世」後,又迎來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近七十歲辭世,為「卜年一六壽」。

「後見堯舜」說的也是千古一帝——康熙大帝(也含乾隆)。

圖中二人身著「盛裝」而立,暗喻孝莊(裝)之後的「康乾盛世」。(編註:孝莊文皇后,乃清順治帝生母;康熙帝之祖母。)

第三十七象 誅鼇拜

讖曰:
黯黯陰霾 殺不用刀
萬人不死 一人難逃

頌曰:
有一軍人身帶弓 只言我是白頭翁
東邊門裡伏金劍 勇士後門入帝宮

解:
「黯黯陰霾,殺不用刀。」「殺不用刀」指用雙手,為「拜」字。指鼇拜擅權,驕橫自大。康熙帝設巧計擒之。

「萬人不死,一人難逃。」為迅速穩定政局,沒有擴大株連其黨羽。

「有一軍人身帶弓,只言我是白頭翁。」鼇拜上殿隨身攜帶劍器,而且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居功為傲。曾賜號「巴圖魯」(為滿語baturu的譯音。意:能幹、好漢)。這裡的「白頭翁」即「巴圖魯」的音譯表象化。「有一軍人身帶弓」為「夷」字,「夷人」就是胡人。

圖中鼇拜神態倨傲,似是不服。張其雙手,喻為「拜」字。(公有領域)圖中鼇拜神態倨傲,似是不服。張其雙手,喻為「拜」字。(公有領域)

「東邊門裡伏金劍,勇士後門入帝宮。」說的是康熙帝以布庫摔跤為戲,暗中布置力量,於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生擒鼇拜。

圖中鼇拜神態倨傲,似是不服。張其雙手,喻為「拜」字。

第三十八象 反清復明天地會

讖曰:
卯午之間 厥象維離
八牛牽動 雍雍熙熙

頌曰:
水火既濟人民吉 手持金戈不殺賊
五十年中一將臣 青青草自田間出

解:
「卯午之間,厥象維離。」清初康熙、雍正兩朝雖然人民生活安定,但民間漢人仍有「反清復明」的呼聲在暗中湧動。 「卯午之間」為「辰巳」,即「龍蛇」。

「八牛牽動,雍雍熙熙。」「八牛」為「朱」字,暗示前明力量的反抗。 「雍雍熙熙」為康熙、雍正。

「水火既濟人民吉,手持金戈不殺賊。」指清初對漢人採取的高壓與懷柔政策取得了成功。

「五十年中一將臣」指天地會創始人(前明朝舊將陳永華)自公元1656年至1680年在軍中為將25年,為「五十年中」。「臣」同「陳」。

「青青草自田間出」為「華」字。天地會在清朝的高壓下,後又祕密分成青幫、洪幫、哥佬會等各種幫派散布民間。這些幫派一直伴隨清王朝到結束。歷史進入下個輪迴。

孫中山建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時,曾得哥佬會、洪幫等這些幫派的大力資助。「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第一件事就是拜謁明陵。

圖中「天龍」與「地頭蛇」(即「假龍」,喻退出歷史舞臺的前明力量)交戰,暗示「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 「地頭蛇」後來成幫會的俗稱。

第三十九象 太平天國之亂

讖曰:
頭有髮 衣怕白
太平時 王殺王

頌曰:
太平又見血花飛 五色章成裹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

解:
「頭有髮,衣怕白。」指太平軍不剃髮,被稱為「長毛」。

「太平時,王殺王。」提到了太平天國的系列內訌。執白旗的北王韋昌輝屠殺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家眷,之後,其被天王洪秀全所殺。

「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裹外衣。」

「血花飛」與前面「楊花飛」、「李花飛」同類,即兵亂。太平軍事件,數千萬人喪生。用《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等法度作為起義綱領。

「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

此嵌入「洪秀全」名字。太平天國一度占據中原十八省,大半個中國,但被曾國藩的湘軍消滅。「曾」同下象的「曾」為同一人:曾國藩。

圖中是洪秀全屠殺的累累屍骨。水、草、二具屍骨,組一「洪」字。

第四十象 英法聯軍進京

讖曰: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 三臺扶傾

頌曰:
黑雲黯黯自西來 帝子臨河築金臺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興曾見有奇才

解: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指公元1856年英法聯軍進北京。圖中後面跟著沙俄乘火打劫。

「帝出不還,三臺扶傾。」指咸豐皇帝被逼出京,病亡在熱河,同治皇帝接位,歷史上的「同治中興」開始。「三臺」指同治皇帝。也有把「三臺」理解為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官為總督,即制臺)。

「黑雲黯黯自西來,帝子臨河築金臺。」同上。 「河」指熱河。

「南有兵戎北有火」,南方有太平軍造反,北有沙俄侵占東北、西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興曾見有奇才」,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開展洋務運動,使清朝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此象的「奇才」曾國藩引來下象的另一「奇才」——李鴻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