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禮儀端莊 體現女子的教養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 卷 故-畫-001100-00000,趙構 馬和之。(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 卷 故-畫-001100-00000,趙構 馬和之。(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蘭若
「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親。」男士都期盼娶個品貌俱佳的妻子,孩童渴望自己的母親賢德、溫柔,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溫婉、淑慧。這些人之常情自古以來都沒有變過。在上幾期,本欄目介紹了女子的品德,本期向大家介紹中國古籍中對女子禮儀的要求。如果女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這些規範,將有助於培養自己秀外慧中的氣質。

《女憲》中說:「丈夫是女人終身的依靠,只要能夠得到丈夫的心願,就一輩子都安心了。」然而要想得到丈夫發自內心的尊重和信賴,就要專心正色,修習女德和女儀。忠貞體貼的對待丈夫,一舉一動都守禮存義,心地清淨、家居整潔,耳不聽是非語,眼不觀不正景。不管是出門在外還是獨居家中都衣著清潔,髮型齊整。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心正色,能做到必會剛柔並濟,陰陽調和,家道昌隆。

各種古籍中,對於女子如何做到「嫻靜」有很多要求,比如:《女論語》中要求女子走路不可左顧右盼,坐落時不可搖動膝蓋,更不可翹二郎腿。 站立不可搖動裙擺,說話不可高聲露出牙齒。在古代違反上面任何一項都會被認為是「賤相」。同時要求歡喜時不可高笑,懊惱時不可高聲。做不到就是「輕相」。「輕賤」二字最傷正派女子形像。

《女兒經》又說:
修女容,要正經,一身打扮甚非輕。
搽胭抹粉猶小事,持體端莊有重情。
光梳頭髮淨洗臉,整潔自是好儀容。
衣服不必綾羅緞,梭棉衣服要乾淨。
衣枷衣服須搭配,衣箱疊板莫亂擁。

古代有教養的女子都是被要求動作嫻靜,姿態安詳,動靜溫婉有度。舉手投足端莊恭敬。

傳統的禮節可追溯到「周禮」,包括「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五大禮儀體系,就一個「嘉禮」就又涵蓋了飲食之禮、賓射之禮、慶賀之禮等等。

每個禮節拆開來,又包括無數細節,女子在何種場合如何站、如何坐、如何抬手、如何握杯(奉茶時)、如何移步、如何控制語調聲音和笑容都有非常具體的要求。

在當下的環境裡,完全效法古人已經不現實,但把握和學習大的禮儀脈絡和主要調性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元人畫梅花仕女 軸。梅花樹下,美人持鏡,專注的妝扮著自己,額間有梅花形「花鈿」為飾。(國立故宮博物院)元人畫梅花仕女 軸。梅花樹下,美人持鏡,專注的妝扮著自己,額間有梅花形「花鈿」為飾。(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訓中有很多具體要求,比如《女孝經》中的「母儀章」 又曰:「夫為人母者,明其禮也。和之以恩愛,示之以嚴毅,動而合禮,言必有經。男子六歲教之數與方名,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歲習之以小學,十歲以從師焉。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財,立必正方;耳不傾聽,使男女有別;遠嫌避疑,不同巾櫛。女子七歲教之以四德,其母儀之道如此。」

這裡描述了非常具體的培養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要求。對於男孩子,六歲開始學習數學和方位等知識,七歲開始就要建立男女有別的概念,不同席,不同食,不共用洗漱用品。對於男孩子雖然不會要求恪守家中,但出去遊玩的場地要固定,外出和回來都首先要報告父母,長者坐的席位不可坐,長者行走的中間道路不可走,大門的中間不可站,不能爬高、不能接近深水處,不藏私房錢等等,可以說從動到靜,從學業到理財無所不包。樣樣有規矩,處處是要求。把個肆意妄為的人性負面因素約束得無處藏身。

古人認為教女之道猶甚於男,女子的培養和教育直接影響著未來的家庭裡妻子、母親的培養。教育女孩子都要從她小的時候就賦之以慈愛和嚴恪。要「導之以德義、養之以廉遜、率之以勤儉、本之以慈愛、臨之以嚴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內訓》)

古訓中不僅明確了各種如何做,還對教育女孩子提出了種種 「不可做」,《女論語》中有云:

莫縱嬌痴,恐他啼怒。莫從跳梁,恐他輕侮。
莫縱歌詞,恐他淫污。莫縱遊行,恐他惡事。
堪笑今人,不能為主。男不知書,聽其弄齒。
鬥鬧貪杯,謳歌習舞。官府不憂,家鄉不顧。
女不知禮,強梁言語。不識尊卑,不能針指。
辱及尊親,有玷父母。如此之人,養豬養鼠。

通俗的說,就是如果女兒不賢,都是做娘的憐惜縱容之過。 所以不可放縱她嬌痴,恐她日後養成無故啼哭忿怒的性情。不可養成她頂撞之習,以免日後對公婆不敬、對丈夫輕辱。

《女範節錄》中說:「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氣像父,性氣像母。上古賢明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儀先於父訓,慈教嚴於義方。」是古人對於教子尤其教育女孩子的最好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