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刪必修、推自學 學者:弱化基礎學科

圖為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記者黃玉燕/攝影)
圖為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臺中報導】臺灣「教育改革」(簡稱「教改」)於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後啟動,十年後,一批學者發起「教改萬言書」,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是一場「學科上課時數大幅度減少及課程難易度變淺的大災難」。

對於2019年實施的「108課綱」,以「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2023年6月,學者們再次站出來大聲疾呼,希望政府重新檢討「降必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作法,雖立意良善,但「基礎學科」已明顯弱化。學者們更提醒,臺灣科技人才缺口不斷擴大,「護國山」台積電恐現土石流,呼籲政府正視國安危機。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退休教師段心儀強調,108課綱問題還沒解決,118課綱卻已在著手籌備。新課綱刪減國、英、數必修學分,自然科更僅剩一半,降低學生基本能力、弱化臺灣競爭力,導致高科技半導體到大學合作成立半導體學院,除了學分減少,又有素養命題,卻把各科搞得像閱讀測驗。

另在高中端,臺中一中校長林隆諺回應《大紀元時報》表示,大學教授的感受還是肇因於高三下學期,學生根本無法完整學習才是重點,而非整個教改的錯誤。他說,教學時數確實下降,下降時數跑去多元課程,以及大學會看的自主學習,但時間就是這麼一塊大餅,也只能這樣分。但他認為,自主學習對學生是好的,也許在純粹知識授予的量上有下降一些,但課綱都是經過設計的,該給的都會給。

至於高三下的課程,林隆諺校長表示,公立高中都是正常教學,高三下會參加分科測驗的學生比例不算低,今年達到50%,所以老師還是很嚴謹的把高三下每個章節都教完;至於申請入學的考生,學測只考高一、高二的內容,必修沒問題,但選修課程很多放在高三,學生要衝刺面試與準備歷程檔案,所以學習上就不會太用力,但這種情況很難改變,除非升學制度再改。

林校長說,他還是支持多元教育,會就制度面做最好的規劃,並逐漸微調,至於高教端會看到基礎能力不足,這部分隨著時代演進,社會需求也會不同。

基礎數理弱化 臺大學者提解方

108課綱向「類實驗教育」靠攏,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投書媒體憂心指出,期望學生能多元的發展是正面的,但不能捨本逐末地傷害基礎學科能力的培養。多元能力的發展,需植基於扎實的基礎訓練,否則知識的建構將是脆弱而危險。

張耀文指出,他根據有親身體驗的高中生所做的1,500份問卷和四場焦點團體研討中兒少提出的「108課綱觀察報告」,兒少們提出五大政策建議與訴求:「弭平課本與考試程度鴻溝、拒絕學習歷程軍備競賽、正視城鄉與資源落差、直面教育現場執行問題和確立教育改革方向」。這些親身經歷的觀察和建議,剴切而接地氣,針針見血,值得社會關注。

張耀文建議,要根本解決當今諸多的考招亂象,須恢復實行「先考後招」制度。他說,「先考後招」制度明顯可以緩解當今諸多的考招亂象,包含高三學習不完整、賭博式考招、甄試衝堂、國英數乙分科測驗不考、學測申請招生效率過低、考招時程混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