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一位擅長與皇上講理的大臣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冊 漢文帝三 故 -畫- 003130,陳世倌。(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冊 漢文帝三 故 -畫- 003130,陳世倌。(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宗家秀
皇上的寵妃慎夫人與皇上皇后同席而坐,他就叫內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到下席。慎夫人很生氣,拒不入席,皇上也很惱火。但聽了他的勸諫之言後,皇上轉怒為喜,慎夫人賜給他黃金五十斤。他就是西漢時期的袁盎。

袁盎,字絲,是西漢有名的諫臣。漢文帝登基後,袁盎的哥哥袁噲推薦袁盎做了郎中,即宮廷侍衛,雖然官位不高,但袁盎能言直諫,尊禮重義,寬待下屬。朝臣都很佩服他,江湖上他也聲名遠播,深受民間遊俠的敬重。

重義理 勸文帝正君臣之序

袁盎尊崇儒家思想,行事以禮制為準則,非常看重君臣之禮。

周勃因誅滅呂后一黨有功,官拜右丞相,因此頗為得意,面對文帝的時候,態度也傲慢起來。而文帝也認為周勃有功於社稷,對周勃非常恭敬,常常在朝會後目送周勃離開。

袁盎覺得這有違君臣之禮。他向文帝進諫說:「右丞相周勃對陛下神色輕慢,陛下對他卻謙退有禮,這違背了君臣間的禮節,臣主失儀,臣認為,陛下不應該採取這種態度啊。」文帝聽後,覺得袁盎說的在理,就逐漸的對周勃威嚴起來,周勃也開始敬畏文帝了。

但由此周勃就很怨恨袁盎了,當面責備他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素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毀謗我!」袁盎也不跟他道歉,一笑了之。

後來周勃被誣謀反,大臣們都不敢替周勃說話,袁盎卻在皇上面前申明周勃無罪,不會謀反。周勃被釋放後,得知此情,才知袁盎是個重義理的人,從此兩人傾心結交。

勸諫文帝 莫憑個人喜好做事

對於不合朝廷規矩的事,無論誰做的,袁盎都能從大局出發,仗義執言,他引經據典,慷慨陳詞,皇上常常接受他的勸諫。

慎夫人善歌舞,受寵於漢文帝,常常在皇宮中與漢文帝、竇皇后同席而坐。一日,竇皇后、慎夫人隨漢文帝到上林苑遊玩,就坐時,袁盎就叫內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到下席,不讓他們並排而坐。

慎夫人不悅,不肯入席,文帝也不滿,要返回宮中。袁盎勸文帝說:「我聽說尊卑有別,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經選定了皇后,如果慎夫人和皇上皇后同席而坐,就失去了尊卑之別了。陛下認為這是對慎夫人好,其實這會為她招來禍患啊。陛下難道不知道呂后殘害戚夫人的事嗎?」

文帝這才明白袁盎的用意。於是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慎夫人聽後很高興,說自己得到了長久的立身之策,她不計前嫌,賜給袁盎五十斤黃金。

還有一次,文帝從霸陵上山,一時興起,想駕車從西邊的陡坡奔馳而下。 袁盎擔心出意外,策馬緊貼著文帝的馬車,伸手拉住了馬韁。

文帝以為袁盎害怕了,袁盎說:「英明的君主不會心存僥倖而冒險,陛下放縱駕車的六匹馬,從高坡上奔馳下來,如果發生意外,陛下即使不愛惜自己,又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聽從了袁盎的勸諫,中止了冒險的舉動。

寬待手下 也救自己一命

因在朝廷中敢於直言進諫,袁盎也得罪了不少朝臣,後來就不能在朝廷裡當官了,他被外派做隴西都尉。

調出京城後,袁盎不改俠義之氣,對待軍中手下非常寬厚仁愛,士卒爭相為他效命。袁盎後來又被派到齊國做國相,後又被調去做吳國的國相。

擔任吳國國相的時候,袁盎手下的一名從史偷偷喜歡上了袁盎的婢女,兩人私通。袁盎得知後,假裝不知道,對待從史仍跟以前一樣。

有人告訴從史,說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了。從史害怕,就逃回了家。袁盎親自駕車追趕上從史,把婢女賜給他,仍舊讓他回來當從史。

袁盎寬待手下,也救了自己一命。吳王為人驕橫,早有謀反之心,對朝廷派來的袁盎很是提防。知道吳王不聽勸阻,袁盎為避免禍害,整日裝作飲酒作樂,不過問其他的事,才平安渡過了任期。

但是袁盎還是被人彈劾,說他收受了吳王的財物,要按律治他的罪。景帝下詔赦免了袁盎,沒有治他的罪,只把袁盎貶為平民。

後來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已罷官在家的袁盎又受到了漢景帝的重用,景帝派袁盎出使吳國。吳王勸降袁盎不成,就想殺了袁盎,他派了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而那位被袁盎追回的從史,剛好是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他知恩圖報,要救袁盎,就把隨身攜帶的財物全賣了,買來兩擔味道濃厚的酒,灌醉了圍守的士兵。夜裡,司馬對袁盎說道:「您現在逃走吧,吳王計畫明早殺您。」

袁盎很驚訝,問他:「你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就是以前與您的婢女私通的那個從史啊。」袁盎趕忙辭謝:「你有父母在堂,我不能因此連累你!」 司馬說:「您只管走,不用擔憂,我也逃走,我的父母已經藏起來了。」袁盎這才逃了出來。

力諫皇位傳子不傳弟

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袁盎做了楚國國相。不久,袁盎因病辭官在家休養,但景帝遇到難以決斷之事,還常常派人來問袁盎的意見。

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有兩個兒子——景帝和梁王,竇太后很寵愛小兒子梁王。漢景帝七年,太子劉榮被廢,竇太后就有意想讓小兒子繼承皇位。雖不情願,景帝也不好推辭。

一天,竇太后和景帝、梁王坐在一起,太后暗示景帝:「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後,我把梁孝王託付給你吧。」景帝只得應允。

宴罷出宮,景帝召集袁盎和精通經術的大臣商議。袁盎力諫景帝,不可傳位給兄弟,他以春秋時代的宋宣公為例,當年宋宣公死後,傳位給弟弟穆公。穆公死後,又傳位給宣公的兒子。然而穆公的兒子為爭位,後來殺了宣公的兒子,招致五世爭國,禍亂不斷。

袁盎說,國家大事要從大處考慮,處事歸於正統,皇位傳子不傳弟,以免亂了秩序。

景帝聽後很贊同。於是袁盎和大臣們謁見太后,陳述宋宣公不立嫡子而致五代禍亂,指出不克制小的私心,便會遺害大義。竇太后深明大義,隨即讓梁王歸回封國。不久,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

但梁王因此而怨恨袁盎,暗地派刺客殺他。刺客來到關中,在大街上詢問,發現大家都稱讚袁盎,於是這位刺客對袁盎說:「您是有修養和名望之人,我不忍殺您。」

但最終,袁盎還是被梁王派遣的另 一個刺客所殺。

袁盎不顧自身安危,為社稷直言敢諫,被後人尊為「無雙國士」。他一生清廉,死後有人盜他的墓,發現其棺槨都是陶瓦材質,陪葬品僅有一面銅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