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土地假交易】陸地方收入虛增4千億

2022年,中共地方政府利用對土地和其他國有資產的虛假出售來虛增收入。示意圖。(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2022年,中共地方政府利用對土地和其他國有資產的虛假出售來虛增收入。示意圖。(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去年中共地方政府的融資問題要比大多數經濟學家想像的糟糕得多。根據中共審計署的最新報告,地方政府利用對土地和其他國有資產的虛假出售來虛增收入。

中共審計署6月26日發布〈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這次查了18個省本級及36個市縣共54個地區的地方政府財政,主要發現了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一是70個地區藉由「自買自賣」國有資產、虛構土地交易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臺幣3,749億元),其中67.5%發生在縣級的地方政府。

《華爾街日報》說,由於這些交易是在地方政府與自己的實體(公司)之間進行的,因此它們實際上並沒有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而只是移動資金。

另有41個地區向虧損企業徵收國有資本收益,徵收過頭稅費或直接亂罰款,還有55個地區違規或變相返還稅收或土地出讓金等。

二是違規新增隱性債務。有49個地區通過承諾兜底(指到底、全部)回購、國有企業墊資建設等方式,違規新增隱性債務415.16億元。

第三是專項債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20個地區通過虛報項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將項目「包裝」成收益與融資規模平衡,藉此發行專項債券198.21億元;47個地區違規挪用157.98億元;5個地區虛報33個專項債券項目支出進度。

最後則是財政暫付款極待清理。財政暫付款一般由財政臨時出借給預算單位應急等,按規定不得長期掛帳,應及時清理結算。但審計發現,共有54個地區至2022年底暫付款餘額達1,481.39億元;還有13個地區暫付款占用專項轉移支付或專項債券資金86.47億元;12個地區不得不從上級超預算額度調撥庫款、由銀行墊款或對外借款280.72億元來維持基本運轉。

地方財政或比想像更嚴重

土地銷售過去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與土地銷售有關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約占40%。近兩年來,中央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打壓造成了席捲全中國的房地產危機;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相關總收入同比下降23%(包括虛構交易),主要原因是土地銷售下降。

金融數據提供商萬得(Wind)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與土地相關的收入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許多大型中國私營開發商幾乎從土地拍賣中消失了,其中包括前房地產巨頭中國恆大集團和融創中國控股,這兩家公司已經一年多沒有從地方政府的拍賣市場中購買土地。

過去三年中共極端的「清零政策」掏空了地方財政,政府債臺高築、面臨違約風險。根據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中國各省2022年僅在疫情防控方面,就至少花費了3,520億元。

支出大幅增加、收入驟減的局面,使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為填補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舉債。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借款,但可以使用融資工具(LGFV)來幫助他們支付項目費用。這些LGFV是去年政府土地的買家之一,透過LGFV獲得的貸款,不會被記錄在公共帳戶中,成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高盛集團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約為23兆美元,這一數字包括各省市設立的數千家金融公司的隱性借款。

據《衛報》報導,研究機構策緯諮詢(Trivium China)的分析師孫文燁(Wenye Sun,音譯)說,地方政府債務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大麻煩」,存在真正的風險,即更多低級別政府將出現債務違約。「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將引發一場金融危機。」孫文燁說。◇

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27日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共審計署長期以來由中央一把手控制,該機構能夠公布出來的問題,都是當局打算對其不滿意的一些部門或機構進行「反腐」的那些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審計署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中紀委的經濟審計角色」。

蔡慎坤說,其實審計署所提到的那些問題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包括資金挪用,資金用作其它方面等,都是長期存在的,一直沒解決,「因為中央財政特別是轉移支付裡面的黑洞非常之深」。

他表示,可以預料,接下來那些被審計報告提到的違規現象,都會遭到中紀委追查,「審計署在前面開路,中紀委在後面拿人,基本上是這樣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