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咳嗽1個月才能消停? 中醫師這樣說

咳嗽要1個月才能斷病根?中醫師教你治咳嗽、防止演變成哮喘的祕訣。(Shutterstock)
咳嗽要1個月才能斷病根?中醫師教你治咳嗽、防止演變成哮喘的祕訣。(Shutterstock)

文/賴榮年(中醫師)
編按: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水)、鼻塞,同時伴隨咳嗽症狀時,中醫師指出,即使是偶爾一、二聲咳嗽,也要高度警戒,因為這是代表感冒病毒入侵呼吸道黏膜的先兆,此時別掉以輕心,該去看醫師了。

咳嗽這個症狀對中醫師而言,是繼打噴嚏、流鼻涕(水)風寒入侵後,另一個辨識度極高的症狀,是風寒入侵人體嚴重程度的一個分水嶺。當有咳嗽的症狀時,就要假設在第一線戰場有些擋不住了,開始往咽喉或支氣管的方向蔓延;我建議此時別再掉以輕心,該去看醫師、要服藥了。

此時用的藥,實際上與僅有鼻子症狀時的治療,基本上是一樣的,如《傷寒論‧太陽病下篇》記載:「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因此小青龍湯不僅是把守受邪後鼻子症狀的好方子,也是當出現咳嗽時的第一選方。就病情深淺而言,已不同於僅有鼻子症狀時的感冒,某個程度上也表達這兩組症狀群背後,代表病患自癒力是不同的。所以一有咳嗽發生,依我臨床判斷,還是趕快服藥為妙,以免這一拖就得咳嗽好幾個禮拜,這是風寒外感入侵的快速療法。

治咳嗽先檢視鼻子

咳嗽病程也與鼻子症狀一樣,應該要速戰速決,兩、三天內解決為妙。幾次風寒外感入侵沒處理好,往往鼻黏膜充血腫大、下鼻甲肥厚等風熱的體質會產生,若再感冒而合併有咳嗽症狀時,往往會以風熱咳嗽的證型表現,中醫師會考慮開的處方是「柴胡升麻湯」、「甘桔湯」、「桑菊飲」、「銀翹散」,治療剛開始的咳嗽約莫一週左右可痊癒。

正常的呼吸道不會一有感冒就咳嗽,有些朋友在感冒好了之後,常講一講話,就要先清一清喉嚨、咳口痰出來,才比較能夠讓喉嚨講話順暢,這可能是慢性的咽喉發炎、鼻甲肥厚或鼻涕倒流等慢性發炎所致。平日就常感覺喉嚨有痰的人,下次一感冒就會咳嗽,也是每次感冒都會咳嗽的人,而且每次一感冒都會咳很久的人。

在考量治感冒咳嗽的處方時,若不先檢視鼻子,而以為可正確判斷致咳背景因素;或未先將鼻子狀況列入治療的計畫時,可預料這個咳嗽被治好的時間會拉長。

一位對治咳嗽手到擒來的名醫,一定是能同時處理鼻子相關病症的高手,因此除了甘桔湯、柴葛解肌湯外,清咽利膈湯、辛夷清肺湯、辛夷散、蒼耳子散,都是開立咳嗽處方時,很常合併一起開立的方子。

治咳嗽療程至少一週

中醫師看發燒的病人時,一定「問寒熱」,因為怕冷?不怕冷?就決定了不同治療發燒的方向,咳嗽也是如此。只不過發燒問病人「怕不怕冷」是用來判斷寒熱;而咳嗽是由中醫師,依「咳嗽的臨床症狀」來判斷寒熱。以咳嗽為主要訴求的病患,多已經錯失了第一時間快速醫好的機會。

倘若咳嗽咳到會兩脇痛,病邪在肝;會心絞痛,病邪在心;會右脇肋痛,病邪在脾;會痰中帶血,病邪在肺;會背引肩痠,病邪在腎;這是在五臟的部分。若在六腑,病邪在膽,咳會嘔苦水;病邪在小腸,咳會腹痛;病邪在胃,咳會吐酸水;病邪在大腸,咳會溢大便;病邪在膀胱,咳會溢小便。

治咳嗽的療程至少一週,我建議即便感冒咳嗽好了,也最好配合中醫師調理,服藥調養一個月來斷病根!

注意氣喘先兆:呼吸急促

風寒入侵會導致呼吸道黏膜內的漿液腺、黏液腺,產生大量稀稀白白的分泌物,中醫稱為「水飲」。初步侵犯鼻部用「小青龍湯」治療,即便剛開始侵犯咽喉及氣管而產生稀稀白白、容易咳出的痰時,仍維持用小青龍湯,是絕佳的選擇。小青龍湯中用麻黃、桂枝兩藥來解除外邪風寒,麻黃桂枝都是熱藥,可以溫化水飲。乾薑跟五味子是很好的止咳藥,可以治療如果當這水飲已蔓延到支氣管時的咳嗽有痰。

但如果這水飲積在喉頭與支氣管間,咳嗽有痰,而導致胸腔內滿脹、呼吸急促而喘時,喉嚨裡常會有「呼嚕呼嚕」痰鳴的聲音,為中醫屬於寒飲咳喘的診斷,宜用小青龍湯修改變化的「射干麻黃湯」治療,方中射干減少積在喉間過多的痰;麻黃宣肺散寒;搭配紫菀,款冬花、半夏幫助射干治咳化痰;生薑、細辛幫助麻黃驅散寒飲,五味子收歛咳太厲害傷害肺氣,大棗有扶持元氣的效果,是風寒深入而為寒飲咳喘常用有效之方劑。

如果這風寒除了產生咳嗽、痰沒有那麼多,而是以胸腔內滿脹、吸不進氣而呼吸急促為主要症狀時,要注意已有氣喘之先兆,如果病人是不容易流汗體質的人,此時宜用「三拗湯」,方中用麻黃、生薑發汗散寒,宣肺平喘;用杏仁降肺氣,止咳化痰;甘草協同麻、杏利氣祛痰,這個方子比較特殊的喝法,要多加薑片煮藥,並且喝完後蓋棉被睡覺休息,希望能有微微出汗,為止咳嗽、預防進一步發展為氣喘的好方子,咳嗽至此,雖漸露危象,但還算是容易在一週內治癒。

《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文化提供)《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文化提供)

——摘編自《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