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15年首次 陸失美最大進口國地位

一艘滿載貨櫃的貨船停泊在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港口。(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一艘滿載貨櫃的貨船停泊在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港口。(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夏雨/綜合報導】【大紀元2023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由於美中貿易裂痕擴大,兩大經濟體正在脫鉤,今年上半年,中國可能失去美國最大的進口商品國頭銜。這是15年來首次,中國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1月至5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金額同比下降約25%至1690億美元,占美國進口總數的13.4%,創19年來新低,較上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一系列產品類別下降,尤其是半導體,下降了一半。

與此同時,來自墨西哥的進口額增長至1,950億美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加拿大緊隨其後,為1,760億美元。預計2023年上半年,兩國將繼續領先中國。

隨著中國影響力減弱,東南亞國家也向美國出口了更多貨物。今年前五個月,美國從東南亞國家聯盟的進口額達到1,240億美元,是該時期迄今為止第二高數字。過去十年,該地區在美國進口中所占份額翻了一番。

1月至5月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大致持平,為620億美元。儘管這個數值足以使中國成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但7.5%的份額僅為墨西哥或加拿大的一半。

2009年,中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進口商品最大的來源國。但在前總統川普政府時期,中國在美國進口商品中所占份額開始下降。川普政府為了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興,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

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出去的最初推動因素也是川普時代的對華關稅,以及中國勞動力短缺推高工資和成本等原因。在拜登政府領導下,美中貿易脫鉤加速,從芯片戰到中共對台灣虎視眈眈等問題緊張情況下,拜登政府一直在推行經濟安全議程。拜登政府還呼籲重組芯片和電池等四個關鍵領域的供應鏈。

美國公司正在重組生產網絡。蘋果公司鼓勵台灣和其它地區供應商將製造中心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服裝零售商Gap正在從墨西哥和中美洲採購更多產品。

《金融時報》此前報導,集裝箱運輸量也反映出美國從其它低成本亞洲市場進口商品的轉變,而中國則為此付出代價。據總部位於加拿大的物流技術公司Descartes(笛卡爾)表示,中國占美國集裝箱進口總量的份額,從去年2月的42.2%峰值下降到今年3月的31.6%,不過份額在3月以後有所攀升。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間,印度和泰國的份額分別小幅增長至4.1%和3.8%。

德意志銀行2019年對美國依賴中國的719種產品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其中95%的產品可以從亞洲其它地方供應。報告稱,剩下的38件物品「主要由化學品和相關商品組成」。

美國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努力並非一帆風順。雖然推高了物價,但減少與北京相關風險的想法得到兩黨議員的支持,而「友好外包」政策,即將供應鏈轉移到友好國家的政策一直在獲得助力。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6月表示:「對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高於一切,導致供應鏈脆弱且高風險。」

如果脫鉤的推動範圍擴大到美國以外,中國出口驅動型經濟和依賴中國作為製造中心的企業,都將面臨進一步改變策略的壓力。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