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少子化問題多 人才、勞力、兵力燃眉急!

臺灣2020年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人數,且連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少子化問題已告急。(123RF)
臺灣2020年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人數,且連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少子化問題已告急。(123RF)

文/記者徐翠玲、朱孝貞
受少子化衝擊,國高小廢校時有所聞,大學退場陸續發生;勞動市場也無法倖免於難,年輕勞動人口萎縮,目前已出現嚴重缺工;還有兵役來源估計也有缺口。而臺灣近幾年生育率已列世界後段班,且相關政策仍擋不住「生不如死」狀況,少子化有解?無解?怎解?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臺灣婦女總生育率1984年開始低於2.1人。隨著晚婚、不婚等風氣盛行,2003年起落入超低生育率1.3人,近年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更低於1人以下。出生嬰兒數亦隨之由1980年代31~41萬人,降為2022年14萬人。

臺灣2022年生育率0.87,是世界第二低,且臺灣2020年出生和死亡人口出現「生死交叉」,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人數,人口已連3年呈現負成長。低生育率、少子化現象受很多因素影響,兩對夫妻的生養態度,透露不少端倪。

江太太是小學老師,先生在遊戲軟體公司上班,結婚沒多久懷孕卻流產了,沒多久又懷孕,這次就請假在家安胎10個月。江太太1個月工資6萬,10個月就少賺60萬。在月子中心做月子,花了30幾萬,又決定在新北買兩千萬的房子。江太太為了省保母費3萬多,曾經送小孩去托嬰中心,但是孩子的抵抗力不夠,生了一場腸病毒住院一週後,江太太只好跟自己娘家媽媽開口,請求協助幫忙帶小孩,後來由婆婆接手繼續帶,直到小孩讀幼兒園。

另一組,先生是專利師,太太在鴻海集團上班,他們不敢生孩子。他們說,凡事以數據來分析,生孩子要育嬰費、奶粉費、尿布費、長大還要教育費等。看看現實生活中,養兒防老的有幾人,自己老了還要去住養生村、養老院,不如為自己老年存些錢自己養老。「我們沒有特別做節育,但也不積極想方設法懷孕,一切隨其自然。」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生?

臺灣年輕人不想生小孩原因,青平臺永續民主研究中心2022年「國人婚育意願大調查」顯示,92%受訪者同意因為收入太低;85%認為「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76%則是「工作時間太長或工時沒有彈性」。《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2022年網路調查則是,不想生小孩原因第一名是高房價、第二名低薪。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對《大紀元時報》分析少子化原因,家務跟育兒之間的性別分工極度不均影響頗大。她指出,政府曾調查過女性不想生小孩的原因,包括擔心經濟負擔太大、擔心生了小孩之後,改變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習慣、擔心孩子教養問題。

黃喬鈴表示,臺灣有個比較傳統、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小孩生了之後理所當然是媽媽自己照顧最好,性別分工是爸爸賺錢媽媽養小孩,教養的負擔就會落在女性身上。

「臺灣還有非常獨特的現象,女性進入婚育階段,尤其是30歲之後,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往下滑,」黃喬鈴說,到了中高齡階段之後又有一波下滑。反映一個問題,就是媽媽生小孩之後回家育兒,甚至有些女性當了阿嬤,擔心年輕人要賺錢,又要養小孩好辛苦,所以也提前辭職顧孫 。因為育兒、顧孫讓女人回家了。

低生育火燒屁股 教育、勞動、兵役燙!

而少子化所帶來影響,首當其衝是教育。根據教育部《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2012~2038年),國小生將從2012年137.3萬跌至2038年85.3萬;國中生從84.5萬跌至44.7萬人;高中生從94.8萬跌至43.8萬人;大專生從113.9萬跌至71.9萬人。學生人口越來越少,已陸續出現國小到大學廢校、退場現象。

勞動人口部分,國發會表示,受少子化影響,15~24歲勞動力占總勞動力比率,將由2020年8.1%降為2030年6.2%;25~54歲由2020年占75.3%,降為2030年69.9%;不過,55歲及以上則由2020年占16.6%,增至2030年23.8%。

大學受少子化影響,學生人數估計到2038年約71萬。(123RF)大學受少子化影響,學生人數估計到2038年約71萬。(123RF)

104人力銀行日前發表2023年《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指出,民生消費業缺工受少子化和低薪影響。對於化解大缺工,104集團策略長吳麗雪說,除大幅加薪銀彈攻勢外,臺灣在2030年,25~44歲勞動人口數將減少87萬人,但45~64歲將成長86萬,招攬中高齡者就業為重中之重。

除了人才斷層、年輕勞動人口減少堪憂,少子化還牽動兵役問題。立法院法制局2022年分析報告指出,外界以2021年出生人口為例,以最樂觀角度假設2021年出生人口為16萬人且男女各半,則18年後這批男嬰將成為役男,為未來國防人力之主要基礎;扣除夭折、體位、出國留學等問題後,以70%比率計算,推估至128年將僅有5萬6千名役男可應徵募,何況實際出生人數僅15.3萬餘人。

國軍的兵力受少子化衝擊,恐怕也會出現缺口。(Pixabay)國軍的兵力也受少子化衝擊,恐怕會出現缺口。(Pixabay)

不婚也是大問題 不受重視……?

《今周刊》指出,早在2011年內政部就示警,臺灣生育率下降,主要來自有偶率下降。同一年,中央研究院也提醒,臺灣生育率持續下降原因之一,是政府「未把降低偏高的未婚比率列為重點措施」。在政策上,日本拚未婚率,臺重育兒津貼,催生效果兩樣情。

針對不婚連動不生問題,黃喬鈴表示,不論已婚還是未婚,要讓年輕人看見生養之後,國家有哪些支持,且後續需要的服務都可以滿足。如果未來生了小孩,可能會遇到必須辭職、遭受懷孕歧視、請了育嬰假回不了職場,或是找不到保母,必須回家照顧等種種難關,對生小孩是會退卻的。

政委林萬億表示,目前政府希望與NGO合作建立交友平台,提供社交活動及婚姻、家庭、人際關係、性別等教育。(記者徐翠玲/攝影)針對未婚人口,行政院政委林萬億說,希望建立交友平臺,提供社交活動及婚姻、家庭、人際關係、性別等教育。(記者徐翠玲/攝影)

除了臺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也是世界生育率後段班。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告訴《大紀元時報》,新加坡設立社交發展網(SDN),鼓勵年輕人透過這平臺認識朋友,然後促成結婚;日本用人工智慧(AI)媒合,加上各縣市政府舉辦婚活,來促進更多年輕人結婚,韓國最近也鼓勵年輕人成家。

林萬億提到,目前政府希望採取類似新加坡模式,透過政府與NGO合作,創造一個交友平臺,不只提供健康的社交活動,同時也有關於婚姻、家庭、人際關係、性別等教育。雖然結婚率拉高,生育率不保證跟著拉高,但多一點人結婚多少會帶來高一點生育率,可以試著鼓勵。

少子化政策有效否? 外界批做半套

針對少子化,政府陸續推出相關政策,包括生育補助、不孕症補助、發放育兒津貼、降低就學費用、補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投入少子女化相關經費,從2016年150多億元,大幅成長到2023年已達千億元,其中6歲以下幼托經費將近900億元。

黃喬鈴指出,臺灣已有公共托育服務及育嬰假,但都只做半套,效果不彰。托盟一直以來倡議的就是要做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公共托育服務是支持兩代女性就業,媽媽跟阿嬤不用因為顧孩子、顧孫子而回家。

另外一個倡議是創設彈性育嬰假,現在的育嬰假以6個月為單位,對爸爸或媽媽來說都需要中斷就業。要讓育嬰假的單位縮小,變成請一小時或一天,可以支持跟鼓勵男性參與育兒。此外,育嬰假只能到小孩滿3歲,應該到小孩8歲上國小一年級之前。

男性參與育兒,對提高生育率有幫助。(123RF)男性參與育兒,對提高生育率有幫助。(123RF)

林萬億表示,托盟希望把0~6歲托育政策延長到12歲,6~12歲托育應該是指課後照顧,臺灣目前課後照顧很多都送到私人設立的安親班,只有部分學校有課後照顧,如果要更全面、普及的在學校設立課後照顧,會涉及學校本身有沒有這樣的能量。如果由安親班提供,必須考量安親班收費是否要由政府埋單。還有有些家長自己照顧孩子,這些課後的時間,政府要不要付費給家長?

關於育嬰假以天或小時來請假,林萬億說,現在育嬰假已經調整到可以1個月為單位請假,請日或小時會有困難,需要有比較完整且可行的配套,因臺灣的中小企業比率很高,像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就高達80幾%,人力應用相對沒有彈性,人力管理會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