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交安教育著重行人自保 民團:忽略駕駛義務

臺東縣信義國小向學生宣導舉手過馬路,並向停讓駕駛鞠躬敬禮。(教育部提供)
臺東縣信義國小向學生宣導舉手過馬路,並向停讓駕駛鞠躬敬禮。(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教育部推動把安全教育納入課程,補助全國約40所國中小,擔任安全教育重點學校。臺東縣信義國小向學生宣導舉手過馬路,並向停讓駕駛鞠躬敬禮,引發熱議。民團建議,可以教導學生對停讓的駕駛點頭或揮手致意即可。

臺東縣信義國小位在省道臺11線旁,校園周邊交通量大、車速快,校方宣導放學舉手過馬路,向駕駛揮手示意,也向停等的駕駛「鞠躬敬禮」。臺東縣長饒慶鈴也分享新聞,並說臺東信義國小有創意,行車行人互相禮讓,交通安全一起來!

然而,此教學方式引發爭議,網友也湧入縣長的發言下方留言,「駕駛停讓是法令規定,為什麼要教育學童向他們鞠躬?」也有人質疑,照片中明顯有車輛違停和違法堆放物品,縣府難道沒看到嗎?

臺灣交通安全協會就實際以信義國小校門口的交通規劃分析,「在有行穿線的狀況下穿越,行人有通行的優先權。行人有通行優先權,行人無需估算穿越通行的時間,是駕駛要注意行人穿越的時間點」,並提到「在這樣的場合穿越,駕駛停讓行人是義務,行人可以揮手致意,但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要卑躬屈膝的對車輛鞠躬。」

長期推廣交通安全的網路創作者Cheap也提到,停讓不是美德,而是法律規定,請要孩童鞠躬的這些大人不要本末倒置,這種作法只會降低駕駛人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的責任感,當車輛停讓行人變成值得讚揚的行為,而不是基本的法律責任時,可能會淡化駕駛人遵守規則的認知。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表示,品格教育是正向的,教導學生從小知道「感恩」絕對是重要的。然而,在「安全教育」中的交通教育,往往因為學生最容易當行人的角色,因此著重在行人的自保,卻忽略了「行人的權利」與「駕駛的義務」。

青民協認為,可以教導學生對停讓的駕駛點頭或揮手致意,但「鞠躬」的行為通常用於下對上的權力關係,不適合用於馬路上行人與駕駛之間。交通部如今已強調「車輛停讓」是義務,期待教育部也能將這樣的觀念落實在交通安全教育中,也讓學生未來駕駛車輛時,應該清楚了解「停讓」行人是義務不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