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走出戶外咚滋咚滋! 樂動紓壓五招

運動紓壓紀錄徵件比賽國小4~6年級組首獎臺中市富春國小邱芊又。(董氏基金會提供)
運動紓壓紀錄徵件比賽國小4~6年級組首獎臺中市富春國小邱芊又。(董氏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李怡欣
運動有助排解壓力與憂鬱情緒,簡單易學的「樂動紓壓5招」已經成為國內學子發揮創意短影音題材。咦?你還不知道「樂動紓壓5招」嗎?趕快學起來,咚滋、咚滋!下次跟同學聊天才夠酷。

擔任推廣大使的藝人王子(邱勝翊)表示,「樂動5招」很適合用在每次運動前後的熱身和收操,鼓勵大家每周一天、找一個項目,約朋友一起運動,有助養成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提供)擔任推廣大使的藝人王子(邱勝翊)表示,「樂動5招」很適合用在每次運動前後的熱身和收操,鼓勵大家每周一天、找一個項目,約朋友一起運動,有助養成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提供)

疫情困在家,青少年「好鬱卒」!受限於防疫措施,不少青少年體能和情緒狀況明顯變差。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各種防疫限制,有40%青少年覺得體能和疫情前相比變差;此外,根據美國研究指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兒童青少年增加了憂鬱現象,疫情停課等限制,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調查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反之,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經常覺得自己很孤單。願意運動的原因包括:「個人興趣、他人邀請、紓解壓力或感到快樂」。

後疫時代 走出戶外紓壓

為了培養青少年養成運動習慣,教育部體育署攜手董氏基金會推動校園規律運動紓壓計畫,設計「樂動紓壓5招」,鼓勵學生在後疫情時代能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維持運動紓壓習慣。

董氏基金會指出,運動好處多多,除了健身、帶來快樂及提升人際互動外,也減少自身孤獨感;當孩子表示孤單、無聊時,父母師長可從建立孩童運動習慣著手。

教育部體育署主秘房瑞文表示,不管什麼運動,都有助於改造大腦、促進身心健康,運動可以紓壓,如果心情不好時,可以邀同學一起打球或進行任何戶外運動。

董氏執行長姚思遠指出,廣受好評的「樂動紓壓5招」,迄今邁入第六年,今年更融入「綠」動概念。鼓勵親子走向戶外,將自己置身樹林或綠色環境中,即便只是散步,對於緩解焦慮和憂鬱都有幫助。

教育部體育署攜手董氏基金會舉辦「綠動150,快樂滿滿FUN」記者會,宣導養成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提供)教育部體育署攜手董氏基金會舉辦「綠動150,快樂滿滿FUN」記者會,宣導養成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提供)

運動有助提高學習專注力

「運動能提高學習專注力,有效幫助學習效益。」屏科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樂動紓壓5招」動作設計上結合平衡、協調和肌耐力訓練,最重要的是加上快樂元素,讓學生輕鬆享受運動樂趣。暑假到了,建議家長可每天安排一個小時,帶孩子從事規律或喜愛的戶外運動, 持之以恆,相信孩子不僅體格變好,學習態度與情緒更正向穩定。 

家長孩子一起來 樂動一夏!

樂動紓壓五招示意圖。(董氏基金會提供)樂動紓壓五招示意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第一招——火直拳
左腳前、右腳後,微蹲弓箭步,右拳直打,左拳縮,左拳直打,右拳縮。依右左右左次序打一次,腳離地輕跳,換邊進行;姿勢互換後,重複前述動作。

預期效益:以快速交替直拳和跳躍的動作,提高肌肉與關節的溫度和柔軟度,加速血液循環,適應後續的運動。訓練肌群:全身性大肌肉。

第二招——齊踢打
左腳直立,左拳縮、右腳側踢,右拳直打(右拳、右腳平行,與身體呈直角狀),右腳收回,右手收回,左腳側踏,左腳回併;姿勢互換後,重複前述動作。

預期效益:動作組合以單腿動作和踏步相互結合,動作的相互結合可訓練到自身協調性,並藉由單腿平衡來鍛練自身本體感覺與平衡能力。訓練肌群:核心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腓腸肌。

第三招——ㄇ字腳(降服掌)
雙腳微開,身體微彎,雙手握拳,縮胸,原地小碎步。

雙腳向前跳,雙手伸直出掌,雙腿微蹲,成ㄇ字狀,雙腳各退一步回原處,雙手收回。

預期效益:快速小碎步提高心跳速率,搭配深蹲跳躍,讓心肺和肌力相互間歇,接續跳四個方位,使運動強度來到最高點。訓練肌群:核心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股四頭肌、腓腸肌。

第四招——平衡T(起天指)
左腳直立,左手握拳於腰側,右腳踏至左後成交叉狀,右手向上伸,身體微左傾,(換邊再做一次)。

預期效益:將單側的手往上延伸,及單側的腳向後踩踏,讓身體肌肉延展到略為緊繃的程度,幫助肌肉恢復至原長度,減緩後續延遲性肌肉痠痛。訓練肌群:闊背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臀中肌、股外側肌、腓骨長肌。

第五招——大掌樂
雙腳微開,雙手張開掌朝下,雙腳微蹲成ㄇ字狀,雙手畫半圓至膝前,雙腳從微蹲到站立,雙掌緩慢上升至胸前。

雙腳再微蹲,雙手向推開東西一樣,向兩側水平伸直,腳由微蹲再慢慢直立,雙手自兩側水平處往上合併,動作像是從「大」字變成「人」字。

雙腳慢慢微蹲成ㄇ字狀,同時掌朝下降至肚子,腳再由微蹲慢慢直立,同時掌再回升至胸前。

預期效益:運動的結尾,以緩慢的呼吸及緩慢的肢體動作,幫助心跳速率恢復平靜,同時藉由血液循環排除運動所產生的代謝物。訓練肌群:全身性大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