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演繹最佳角色 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雷根

笑顏常開的雷根夫婦,1964年拍攝於美國加州。(公有領域)
笑顏常開的雷根夫婦,1964年拍攝於美國加州。(公有領域)

文/沉靜
西元1945年夏天,二戰歸來的美國青壯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家庭生活,結婚率飆升,嬰兒潮洶湧。24歲的女演員南希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尋覓良伴。一晃4年過去,南希的婚事依然無果,她不疾不徐的節奏,讓周圍親友著急。

南希有著端麗的明眸皓齒、嬌小玲瓏的身材,出道多年、星運平平的她,其實非常有個性,不會盲目跟風或因年齡漸長而違心結婚。她在等待Mr.Right——那個對的人,她的真命天子。

自幼,南希人生的第一課,就是從父母失敗的婚姻中吸取教訓。她是剛生下來就被父親拋棄的女嬰,隨劇團巡演的母親把她寄養住房狹小的親戚家。建立美滿婚姻、溫暖家庭的夢想,在這個柔弱而早慧的少女心中,扎根發芽。14歲時,小安妮幾經周折,從法律上解除了父女關係,撫養權變更為母親再婚的丈夫戴維斯,並隨繼父的姓,從此改名為南希‧戴維斯(Nancy Davis)。神經外科醫生戴維斯是個稱職的父親,其言傳身教,對南希日後擇偶影響很大。

遺傳自母親伊迪絲的文藝細胞,南希在大學主修文學與戲劇,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還飾演過第一夫人呢!當時她身邊不乏家境優渥的年輕追求者。即便到了星光璀璨、令人眼花繚亂的好萊塢,南希也從未迷失過自己最大的志向:「獲得成功而美滿的婚姻。」

兩人的初相會

1949年,蘇聯與美國之間的「冷戰」拉開序幕。而這一時期,中共軍隊幾乎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同年11月15日,未來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與南希,在好萊塢一家餐館初相會。

南希‧雷根的宣傳照片(拍攝日期約1949年至1950年間)(公有領域)南希‧雷根的宣傳照片(拍攝日期約1949年至1950年間)(公有領域)

兩人相逢的機緣是因為,南希的名字因為同名同姓之故,誤上了左翼親共人員的名單,她因此向彼時堅決反共的電影演員工會主席雷根求助,希望糾正並澄清事實。雷根也承諾,工會將保護她。

38歲的雷根高大俊朗,談笑風生。他曾是頗受歡迎的WHO廣播電臺體育主播,後來華納兄弟公司看中了這塊璞玉,邀請矯健帥氣的雷根在西部片中扮演騎馬挎槍走天下的英雄好漢。他在《King’s Row》(《國王大道》)中表現出色,1941年被評選為最有希望「明日巨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雷根曾榮獲第14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好萊塢優良品德獎。

南希發現,他本人比銀幕上更有趣,話題切換自如,從時政熱點到南北戰爭,從牛仔講到葡萄酒……那是好萊塢之外的真實廣闊的世界。南希聽得入迷,平靜矜持中暗藏心動。她立刻就意識到,這正是她的Mr.Right,「做他的妻子是我最渴望擔任的角色」。

當雷根展露政治興趣和領導才華,忙於工會事務及社會活動時,當時的妻子簡‧懷曼摘得奧斯卡影后桂冠,專注於事業打拚的她,不願意也無暇陪雷根出席許多集會。這對因戲生情的明星夫婦漸行漸遠,最後分道揚鑣,走上離婚之路。

主動追愛到彼此認定

為了能與雷根相處,南希加入演員工會理事會,藉著每星期一晚上例會與雷根共進晚餐,有時是他倆,有時也有其他人在場。在會議上,她總是坐在那裡,兩眼帶著欽佩的神情,目不轉睛的凝視著雷根。這讓雷根的哥哥(尼爾)印象深刻。

然而,當時雷根因為上一段失敗的婚姻,不願重蹈覆轍,因此對南希的態度十分審慎和疏離。南希也能理解體諒。她清醒的知道,她需要真實的生活滋養,而不是浮華的泡沫。婚姻家庭的建立必須腳踏實地,而成為長遠的夫妻,需要彼此認定的過程。

為此,南希寧願犧牲週末時間,陪雷根與前妻的兩個孩子玩。慢慢的,雷根被南希的真誠實在、溫暖體貼所吸引。好萊塢從不缺風流豔遇,缺的是堅貞持久的婚姻。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喜歡戶外運動的雷根一生都熱愛騎馬。為了練騎馬,南希放棄打網球,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愛好。她愛他,全然信任他,願與他融為一體,願用她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愛去支持他,即使失敗了,她還願意繼續相信他,患難與共……這是好萊塢女演員中罕見的品格。在雷根看來,這很像他母親與父親的老式愛情,這內蘊純粹本質的復古情懷,是傳統的理想妻子所應該具備的。

春華秋實良緣佳偶

1952年3月4日,雷根與南希在聖費爾南多山谷的小布朗教堂喜結連理,南希一身白領白袖口的藍灰色毛料衣裙,頭戴一頂綴花的紗巾帽,婚禮低調簡約又溫馨。

1952年3月4日,雷根和南希在小布朗教堂舉行了結婚儀式,他們在喜宴上合切婚禮蛋糕。(公有領域)1952年3月4日,雷根和南希在小布朗教堂舉行了結婚儀式,他們在喜宴上合切婚禮蛋糕。(公有領域)

雖然事業停滯不前,但是好在擁有良伴,彼此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兒女陸續降生,南希在家相夫教子。雷根從大銀幕轉戰小螢幕,擔任通用電氣公司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後,生活才穩定寬裕。南希則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照顧丈夫孩子甘之如飴,全家野餐、親子游泳,盡享天倫之樂。

「回到家裡見到她,就如同從寒冷的戶外,走進一溫暖、燃著壁爐的小屋。哪怕是她只離開房間幾步,我都會想念她。」雷根說南希給了他溫柔美妙又滿足的世界。休息調整後,他就精神抖擻的衝出去打拚奮鬥。

南希不覺得辭職做主婦是在犧牲自己,她把婚姻看作重生的開始。她依偎在丈夫懷裡,小鳥依人的樣子甜蜜十足。雷根對南希骨子裡那個非常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安妮)呵護備至,偶爾爭吵也會主動道歉,製造浪漫驚喜,把妻子感動得又哭又笑。

南希和雷根伉儷情深,恩愛相攜52載(攝於1953年)。(公有領域)南希和雷根伉儷情深,恩愛相攜52載(攝於1953年)。(公有領域)

經過歲月磨合,雷根夫婦的良性互動的模式更加穩固,剛柔相濟,相知默契,感恩惜福。

命運的輪盤呼呼轉動,雷根和南希默默祈禱,往昔種種都是奠定基礎,命運把這對戮力同心的夫婦推向更大的舞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曾經的演員入主白宮,開啟了美利堅輝煌的中興時代。這好萊塢編劇寫不出的傳奇劇本,出自上天的手筆。那睿智導航的總統攜夫人,融於夕暉紫靄的遠去背影,在斗轉星移的後來歲月,尤令人緬懷唏噓……

天賦使命

西元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和蘇聯的熱戰一觸即發。51歲的雷根退出民主黨,正式註冊為共和黨人,他相信共和黨更有能力對抗共產主義。

在此之前,他當了8年的通用電氣演講大使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奔走於全美各地和人們交談,傾聽民眾的心聲,也在琢磨很多問題。1964年,雷根因演講《抉擇時刻》而備受矚目,成為當時新保守主義的代言人。從受邀助選到被力勸參選,推辭猶豫的雷根終於義無反顧的棄影從政。直到他年屆70,當選了第40任美國總統(1981年~1989年),雷根時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倡導傳統價值觀,不動干戈就打贏了冷戰,影響深遠。

當雷根意識到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在混亂時局中肩負責任,充分發揮優勢特長。他平民出身的生活體驗,他的閱讀思考和興趣愛好,從播音員、演員、主持人等職業歷練……原來人生上半場都是在為下半場鋪墊。

雷根融合信念勇氣和生動幽默的演講,極富感召力,在1980年、1984年兩次大選中,雷根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天意民心就是要撥亂反正,回歸古典傳統,維護道德信仰,領導國家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雷根的母親(內莉‧威爾遜)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她(仿照埃德溫‧馬卡姆《夢》)寫了首十四行詩,夾在兒子帶往白宮的《聖經》裡:

「當我考慮如何度過來生
大部分作為將能證明
在他身邊每日追求上進
胸懷崇高向高峰攀登
於是,使盡上帝給我之力
去安慰那窮苦不安的魂靈
讓他們走正道,莫入邪徑
我思我想我言我行,要能
在一生中活著的每一天
確證上帝威力浩大無邊。」

輔助成全

當雷根決定全面投入政界,南希也走出舒適圈,伴隨丈夫左右。雷根是半路出家的圈外素人,南希也成了學習小能手,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新知識。她廣結善緣,在幕後搭建人脈,為丈夫競選籌集資金。

雷根與南希在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市的選戰造勢活動上,1980年10月10日。(公有領域))雷根與南希在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市的選戰造勢活動上,1980年10月10日。(公有領域))

「結伴同行而一旦失去對方,我便永遠得不到滿足和開心……婚姻是要讓世上最動人的女人,在每一日都增添嫵媚。」這是雷根在1978年寫給妻子的信。

1981年1月20日是第一次在星期天舉行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雷根在國會大廈手按母親贈送自己的《聖經》宣誓,而《聖經》第一次放在了(1860年)專為林肯造的大理石桌上。

然而,雷根上任69天就遇刺,子彈離心臟僅3公分,南希噙著淚水,呼籲民眾為她摯愛的丈夫祈禱。從此,保護雷根的安全成了南希的第一要務,她請占星師預測來趨吉避凶。如果工作人員把日程安排得過於緊湊,搞得總統太累,或者安全細節疑有不足,南希就會非常憤怒。

她堅持要求丈夫戒菸、午睡一小會兒,作息有規律且勞逸結合,有利於雷根的健康,也有助於總統從容的思考,把握好大方向。

對於迷信、干政等非議負評,她說:「沒有任何一個第一夫人,需要為保護她丈夫而道歉……第一夫人,她首先得是個妻子。」南希並不否認她對丈夫的影響力,「我是唯一一個了解他最深的人,我也是白宮唯一完全沒有議程的人──我的議程就是幫助他。」 她竭盡心力的輔佐丈夫,有時為了維護雷根總統,她寧可自己名譽受損。

雷根執政8年重塑了美國社會,也影響並改變了世界。無論是舉辦國宴,還是隨雷根出訪,優雅得體的第一夫人與穩健樂觀的總統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南希平和溫暖的魅力,使得雷根與戈爾巴喬夫的會談變得更加富有成效」。(白宮高級顧問James Rosebush如是說)

1984年11月在美國大選前,雷根夫婦在集會中向支持者揮手。( DON RYPKA/AFP/Getty Images)1984年11月在美國大選前,雷根夫婦在集會中向支持者揮手。( DON RYPKA/AFP/Getty Images)

「能賜你予我,上帝一定是為我想了很多。」(God must think a lot of me to have given me you) 雷根感恩上帝賜給他南希。

珍愛守護

雷根剛上任時,內外交困,危機重重,質疑迷惑、抨擊泛酸的聲音很多。女權主義者和自由派也經常批評甘當小女人的南希在為丈夫奉獻的路上走得太遠,南希凝望丈夫的仰慕欽佩的眼神,被媒體譏諷為「南希式凝視」。

南希‧雷根官方白宮肖像。(Aaron Shikler繪製的肖像,1987年)(公有領域)南希‧雷根官方白宮肖像。(Aaron Shikler繪製的肖像,1987年)(公有領域)

其實,從初相會到結婚、從加州到白宮,一路來南希都是這樣望著雷根,她深愛並崇拜著自己的丈夫,她命定的最佳角色就是輔助他、支持他、照顧他。風雨同舟的伴侶情深意篤,在彼此對望中看到了更好的自己,精誠共勉。她堅信這位逆流而上、奮楫揚帆的英雄,一定能駛向勝利的彼岸。

雷根多次置身風口浪尖而能化險為夷,是冥冥中自有神佑,也是天賦使命亟須他完成。從1983年開始,經濟復甦並持續增長;雷根與戈爾巴喬夫還在1987年簽署了導彈削減協議……得民心、振國威的雷根時代欣欣向榮。

這位開朗幽默的總統與賢內助太太的婚姻也深受保守派人士推崇,傳統的婚姻家庭正是神給人安排的生活方式。六、七十年代嬉皮士、性解放、女權、新左派等運動,造成色情泛濫、吸毒蔓延,嚴重危及婚姻家庭,長此下去,美利堅的基督教文明也將遭到毀滅。

1980年大選時,雷根看到一批強烈要求墮胎合法化的抗議者,發出四兩撥千斤的感嘆:「我注意到支持墮胎的每一個人,都已經出生了!」 在1986年面向國民的電視講話中,雷根總統說:「有人認為,在當今世界,家庭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好吧,我不禁想,恰恰相反,當周圍充斥著這麼多雜音都在嘀咕說我們應該只需活在當下、為自己而活的時候,確認一套更古老、更持久的價值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家庭仍然是美國生活的基本元素。」

雷根夫婦散發復古感的婚姻,也是很獨特的範例,與他們的非凡經歷和性格氣質有關。白宮前花藝師(克拉克)說,最優雅浪漫的第一夫人是南希,雷根夫婦常在官邸樓道的冬青樹下擁吻,他們非常恩愛。

1986年,雷根在紀念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週年發表演說,南希陪伴在側。(公有領域)1986年,雷根在紀念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週年發表演說,南希陪伴在側。(公有領域)

在雷根寫給南希的信中,不乏這樣令人莞爾的暱稱:「我的小發電站」、「小妮子」、「最佳室友」,甚至稱妻子「小媽咪」。雷根喚起南希少女般的傾慕,也讓其母性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回到家裡溫馨的港灣,他就會稀釋掉工作的壓力煩惱,宛如鄉野頑童般單純放鬆……他們珍視並呵護彼此最純樸的天性,保持了年輕的心態。

南希1987年因患乳癌而做了切除手術。雷根給妻子獻花,還哼唱著《友誼地久天長》,溫暖淳厚的歌聲令南希心情舒暢,更加珍惜彼此相伴的時日……

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雷根在1987年於洛杉磯舉行的「向毒品說不」大會上發表演講。(公有領域)前美國第一夫人南希‧雷根在1987年於洛杉磯舉行的「向毒品說不」大會上發表演講。(公有領域)

1994年雷根罹患失智症,逐漸忘卻所有記憶,甚至連親人也不再認得。南希謝絕外界探訪拍照,一直守護照顧著丈夫,直到2004年雷根離世。12年後,南希與他摯愛的丈夫團聚。

南希用一生詮釋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和不離不棄的守護。她和雷根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婚戀,被讚譽為美國總統史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洛杉磯影視城山谷的小布朗教堂(Little Brown Church)因當年雷根夫婦在此喜結連理而聲名遠揚,很多年輕人不遠萬里(尤其是日本情侶)特來此成婚,立下誓言:「無論順逆貧富,無論健康還是疾病,我將永遠愛你、尊重你,忠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