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提早安排晚年生活 做個銀髮快樂族!

提早安排晚年計畫,讓自己擁有愉快樂齡生活。(123RF)
提早安排晚年計畫,讓自己擁有愉快樂齡生活。(123RF)

【記者朱孝貞/綜合報導】醫療水準提高,延長壽命,得面臨老化問題,盡早規劃銀髮熟齡生活是必須的。就像綜藝教母張小燕說的,人到暮年把自己的幸福和後半生,寄託在兒女身上,不如靠自己!自己提早安排好晚年生活,才能讓晚年過得好。

新北市淡水區日前傳出長照悲劇,58歲老人照顧長期臥病在床的88歲母親,照顧者死在家中多日,才被鄰居發現。老母親已經虛弱到無法說話,再慢幾天被發現,可能就無法挽救。

老人照顧老人是少子化、社會結構改變的普遍現象。已經很難像以前三代同堂、五代同堂,有年輕孫輩可以照顧老年長輩的生活起居。以前是四個孩子照顧兩個老人,以後是一個小孩照顧兩個長輩,現在很多年輕人抱著不育想法,以後可能會沒有晚輩可以照顧自己,那就要預先規劃好自己的後半生。

影星李璇的老公丁強高齡87歲,今年初不慎在家中跌倒,送醫急救多日離世。已經相伴52年的老伴離去,李璇在記者會上說,「要開始習慣,只有我一個人的生活了!」李璇的經驗顯示,當我們還年輕,要主動的安排自己想過、適合自己的老年生活。才不會遇到突發事件措手不及。

據內政部2022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活到九十幾歲不是夢。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預估再兩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0%以上。失能、失智而需要照顧的人口更可能在2026年突破100萬人。

希望大家都能過著有活力的樂齡生活:健康、有足夠積蓄可以去時尚銀髮族養生村;如果想住家裡,但卻是沒有電梯的公寓,可以搭上高齡換居計畫,搬到有電梯的社會住宅;而需要他人照顧的熟齡長輩,則可多運用長照2.0補助與喘息方案,或是安置在安養中心。

高齡換居 解決老宅困老人

高齡者居住在無電梯的老公寓,出門、回家都要爬樓梯,讓行動不便的高齡者不喜歡出門,有如被困在家中。目前臺北市、新北市、高雄市等縣市,推出高齡換居計畫,運用社會住宅改善「老宅困老人」,讓長者搬到有電梯的社會住宅居住。原來無電梯的公寓,交由政府包租代管,長者仍保有原房產。

臺北市今年推出「青銀換居計畫」,除了原本內湖、萬華社宅外,新增南港東明社宅作為換居標的。臺北市計畫日後完工的社宅中,都會保留一定數量供長者換居。未來的目標,是讓每個行政區都有可換居的社宅。

臺北市都發局副總工程司楊少瑜說明,自己的外婆也住在公寓,必須依靠他人背扶才能外出。而不論是等待都更或是加裝電梯,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楊少瑜說,「推動這個政策,最希望帶給高齡者新的生活想像,不要因為房子而受限。」

楊少瑜舉例,內湖行善社宅,一房型、24坪的房間,單月租金為1萬8,600元,約為市面上同類物件的5~8折。社宅內也有青銀互動活動,像是律動有氧、屋頂農園等。

肌力訓練鍛鍊身體,可以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123RF)肌力訓練鍛鍊身體,可以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123RF)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認為,社會住宅公告租賃年限是6年,高齡者可以延長至12年,但年限一到仍需遷出,長者的居住權益無法獲得保障。對此,楊少瑜說,在長者回到原住宅前,市政府會請跨部門整建維護的團隊到其家中,進行空間改善評估。都更處也會請專業團隊與公寓住戶洽談,協助整合意見,評估是否有安裝電梯或樓梯升降椅的可能。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兩代生活

作家吳娟瑜在臉書分享她的熟齡健康生活,她65歲學街舞,70歲開始肌力訓練。她表示,媳婦跟她說,在父母需要照顧時要回娘家照顧自己的父母。「感謝媳婦告訴我這些事,讓我可以思考一些事情」,沒有媳婦可以依靠,現在就要開始訓練兒子細心、體貼,這樣自己需要照顧時,兒子會做得更好。

從事貿易工作的陳太太談到自己的經驗,她已經65歲,獨自一人照顧70歲中風的先生,算是老人照顧老人,還好自己長年煉法輪功身體健康,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

陳太太建議,身為長輩要有新思維,願意拿出自己的資金裝修改造老房子,讓無殼的兒女搬回家與父母同住。有兩種做法:獨棟的房子安排父母住一樓,年輕人住二樓。長輩與年輕人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可以互動增加溫馨感,也可以滿足相互關照的需求。

老人照顧老人是少子化、社會結構改變的普遍現象。(123RF)老人照顧老人是少子化、社會結構改變的普遍現象。(123RF)

只有單層的房子,坪數夠大,改裝兩間獨立套房,有各自的衛浴。不會在早上趕時間上班產生搶廁所的尷尬。這樣有點黏又有自由活動互不干擾的獨立空間,是很不錯的做法。或是老房賣掉換大坪數有兩間套房、電梯的新房,或買在兒女隔壁就近照顧。

寇世勳媽媽住養生村點滴

養生村一般都在郊區,環境清幽,觀念較先進的熟齡者會喜歡,但是費用可觀。知名演員寇世勳的母親就是自己存錢住進養生村。寇世勳在旺旺第三屆孝親獎短片中,訴說自己與住在養生村的母親互動的故事。

寇世勳13時歲父親過世,母親一人扶養4個兒子長大,母親40歲開始守寡,92歲時無病無痛安然離開人世,沒有給子女帶來任何麻煩。

寇世勳是較傳統的人,他捨不得母親去住養生村,便時常去養生村探望母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母親感受到兒子的孝與順。寇世勳說,孝順兩字孝好做順難做,「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質享受,他們最需要的是陪伴,也是子女最難達成的。」

寇世勳的媽媽一直都很獨立,老了也不想叨擾孩子,住進養生村。但是寇世勳認為,做子女的仍然要常去探望,或打電話給父母噓寒問暖、表達關心。寇世勳說,「沒有父母願意跟自己的子女有距離。只要你有心,願意去陪伴,你不可能找不出時間來。」

醫師進駐 酒店式養生村

現在還流行酒店式養生村,三餐供給飯店式高檔餐飲芭菲(buffet),一樓咖啡廳可以招待來賓,也可以犒賞自己。櫃臺可代辦銀行繳款、代收代寄等生活事務,採酒店式管理,每週提供一次免費清掃服務。內部設計為無障礙環境,房間內有緊急呼叫鈴及生活照顧感知器,一定時間內未感知住戶動作就會通知服務中心。

酒店式養生村除了每個月的月費外,簽約時還有一筆簽約金,如果名義是保證金、押金在退租時都會退還。號稱會員費用就要問清楚退租時歸還會費與否?例如:保證金600萬元的月費約2萬元,保證金較低的月費就要5萬元左右。建議預約參觀、了解詳情後再做評估。

運用長照2.0 尋求協助資源

如果需要別人照顧,可以運用「長照2.0」,申請喘息協助,讓照顧的家人有短暫休息、喘息時間,或是去安養中心的住宿式照護,可以申請補助款。經衛福部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第四級以上,每人每年最高補助12萬元。

長照2.0申請辦法包括,親自到當地衛生局的長期照顧科;撥打1966有專人解答疑問,並告知如何申請;出院前有社工協助申請。政府補助的長照四包錢,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交通接送、喘息服務,由個案管理人員協助擬定照顧計畫,家屬只需部分負擔16%,低收入甚至可以是0%。

居家喘息部分,可以固定每週請居服員到家中幫忙照顧患者幾次,讓照顧家人可以外出辦事、放鬆充電。以最低級數二級為例,每天最高有3小時喘息服務。

熟齡安養信託 代管養老退休金

熟齡銀髮族如果有退休金、養老金,擔心萬一哪天無法照顧自己,或出現失智等情形,正煩惱怎麼處置,可以「安養信託」,找到值得信賴的銀行成立信託,由銀行代為管理養老金、退休金,約定由信託專戶「專款專用」支付信託人的生活費、醫療及看護費。

資金夠充裕住養生村,也是晚年生活的一種選擇。(123RF)資金夠充裕住養生村,也是晚年生活的一種選擇。(123RF)

安養信託包含存款、股票、不動產等。找到可信任的律師、會計師、社福單位擔任信託監察人,監督銀行。離世時安養信託的款項沒有花完,將轉成遺產,再由子女來繼承。

臺灣許多被照顧的長輩不喜歡照護由外人協助,希望完全由家人來,如果拒絕資源協助,又沒有其他人可以分擔,照顧者長期的辛勞沒有喘息空間,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甚至發生家暴的家庭悲劇。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維萍身為家中長媳,本身也擔任家庭照顧者長達13年,她建議,每天至少留15分鐘給自己做喜歡的事、擬定安心交接計畫,把照顧者需要注意事項寫在清單交接給替手,就能安心做自己的事。也可以撥打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7272,傾吐心中苦惱,讓情緒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