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蕉葉覆鹿」的典故

出自先秦《列子》,這個典故和奇異的夢境有關。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Pixabay)
出自先秦《列子》,這個典故和奇異的夢境有關。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Pixabay)

文/宋寶藍
「蕉葉覆鹿」出自先秦《列子》,這個典故和奇異的夢境有關。

根據《列子》記載,鄭國有一個樵夫,一天在野外砍柴,恰巧碰到一隻受驚的野鹿,於是趁機把牠打死了。由於鹿肉鹿皮都很珍貴,他不敢聲張,於是把鹿藏在土坑裡,還折了芭蕉葉蓋在上面。

當他打柴回來後,卻怎麼也找不到那隻鹿,不知道自己把鹿藏在哪兒了?因此樵夫懷疑自己可能是做了一個夢吧!剛才那番打鹿、藏鹿的系列動作,並非真有其事,只是一個夢而已。於是樵夫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念叨打鹿藏鹿這件事。

路旁有人無意間聽說這件事,就按照他說的地點去尋找,竟然找到了那隻鹿。樵夫所認為的夢並非幻影,而是確有其事。他的意識陷入是真是幻的羅網中,曾經發生的事讓他誤以為是場夢。

撿到鹿的那個人回家後對妻子說:「那個樵夫夢到鹿卻找不到藏鹿的地方。如今卻讓我得到了。他做的夢就像真的一樣。」

他的妻子說:「該不會是你夢見樵夫得到了鹿!難道真有那個樵夫?如今你真的得到了鹿,我看你是在做夢呢!」樵夫疑真為幻,那旁人的妻子也是一樣。因此,撿到鹿的人說:「我是真的得到鹿了,還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嗎?」

那個樵夫回到家後,對「夢」見打鹿失鹿的事真的是念茲在茲,心心不忘。結果,當天夜裡樵夫真的做了一個夢,不僅夢到藏鹿的地點,還夢見旁人取鹿的全過程。也不知是哪位神明出手,為樵夫編織了美夢,將白天的整個事件為他「回放」了一遍。

於是第二天一早,樵夫便根據夢中的提示,直接找到撿鹿人的家。為此雙方打了一場官司。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鹿的歸屬莫衷一是。

法官對樵夫說:「最初你真的得到了鹿,卻妄稱是夢;你在夢中得到鹿,又妄稱是真。他是真的取走了那隻鹿,你要和他相爭。但他的妻子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可見並沒有人得到過這隻鹿。現今有這隻鹿,你們就一分為二吧!」

這樁由夢引發的官司,聽起來有些胡攪蠻纏,怎麼都掉進了夢幻與真實的羅網,分不清曲直是非呢!很快這件官司就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

國君說:「唉!難道法官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嗎?」為此,他還特意詢問國相。國相說:「到底是夢幻還是現實,臣也分辨不清。如果要分辨他們是清醒還是做夢,只有黃帝和孔子才有辦法。如今已經沒有黃帝和孔子,誰還能分辨得了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好了。」

從《列子》引出的這則故事,後來演變為「蕉葉覆鹿」,用來比喻世間的榮辱得失猶如夢幻,一切宛如鏡花水月;另有解讀則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場夢而一再判斷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