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糖癮如毒藥 4招甩「螞蟻人」封號

糖會促進脂肪儲存,讓大腦認為自己餓了,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肥胖。(Shutterstock)
糖會促進脂肪儲存,讓大腦認為自己餓了,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肥胖。(Shutterstock)

文/吳雪兒、張鐘元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容易產生疲勞感,很多人想要吃糖來緩解壓力。美國神經內分泌學家認為食糖會上癮,類似於毒品,引發許多健康危機。專家分享可從四個日常習慣著手,簡單擺脫糖癮。

普林斯頓大學在《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間歇性獲取食物和糖漿的老鼠,其行為和大腦變化呈現出一系列「自願自我服用成癮藥物的特徵」,顯示糖可能會上癮。

2018年發表在《精神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研究指出,對糖依賴的大鼠,其神經的化學性表現,像濫用藥物一樣,每次動物接觸糖時,多巴胺都會增加。

多巴胺會讓大腦產生獎勵機制,運動和食物都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吸菸和吸毒也可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

2023年《自然》雜誌旗下的《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運用單細胞全腦成像方法,分析了近四百個大腦結構。對大腦神經元轉錄因子c-Fos蛋白繪圖顯示,接觸糖和古柯鹼都會導致遠端神經元網絡的廣泛刺激,反覆接觸古柯鹼和糖會引發相同的突觸重組特徵。

糖似合法毒藥 讓人上癮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兒科神經內分泌學家羅伯.魯斯提(Robert Lustig)醫學博士致力於研究兒童肥胖症,他的著作用大量科學研究,論證糖會讓人上癮、有毒,並且無處不在,並呼籲在全球範圍內減少食用糖(著作名稱:《雜食者的詛咒: 胖和你想的不一樣,當一卡路里不是一卡路里》Fat Chance: Beating the Odds Against Sugar, Processed Food, Obesity, and Disease)。

通常人們認為肥胖是吃太多和運動不足引起的,魯斯提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肥胖流行真正原因是糖量攝取增加。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引述此觀點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美國人的果糖攝入量從每天15克增加到每天75克或更多。糖會促進脂肪儲存,也會讓大腦認為自己餓了,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肥胖。

魯斯提指出,糖甚至比脂肪還有害健康,因為糖不僅會和脂肪一樣,導致堵塞動脈並沉積在血液中,而且果糖會對肝臟和人體的蛋白質造成進一步的損害,同時助長熱量的過度消耗。果糖主要存在於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當中,被普遍應用於軟性飲料和許多加工食品。

2021年發表在《肝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果糖和蔗糖的飲料會增加脂肪肝的產生,研究團隊對94名男性受試者進行雙盲試驗,請他們每天在日常飲食基礎上,分別飲用含有80克游離果糖、果糖、蔗糖或葡萄糖的含糖飲料,對照組則沒有喝。80克糖相當於800ml的一般汽水。追蹤7週後發現,飲用含有果糖和蔗糖飲料的受試者,肝臟新合成脂肪酸的基礎分泌量(FSR)比葡萄糖及對照組大量增加。

哈佛醫學院營養教育家、臨床醫學研究員蜜雪兒·豪瑟(Michelle Hauser)博士表示,我們攝入的食品和飲料中的糖導致體重增加,大多數死亡與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有關。

2015年《循環》(Circulation)發表一項研究,含糖飲料每年可能造成全世界有18萬4千人死亡,其中約13萬3千人因含糖飲料死於糖尿病,約4萬5千人死於心血管疾病,6,450人死於癌症。

美國神經內分泌學家認爲吃糖上癮狀態類似於毒品。專家提出4招養成日常習慣,簡單擺脫糖癮。(SURAKIT SAWANGCHIT/Shutterstock)美國神經內分泌學家認爲吃糖上癮狀態類似於毒品。專家提出4招養成日常習慣,簡單擺脫糖癮。(SURAKIT SAWANGCHIT/Shutterstock)

簡單4招戒除糖癮

既然糖癮對人體如此有害,那麼怎樣戒掉糖癮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豪瑟博士提出改掉食糖習慣的建議:

1. 遠離含糖食物。不要在櫥櫃和冰箱裡儲存糖果、餅乾和其他高糖食物,可以用水果作為替代品。

2. 自己給食物增加甜味。

3. 仔細閱讀產品標籤,留意食物中隱藏的糖分,包括低脂產品。

4. 以營養健康的早餐開啟新的一天,例如燕麥片、雞蛋、水果,可替代、降低對甜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