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移工教育消弭隔閡 創造三贏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One-Forty提供)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One-Forty提供)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移工已成照顧家庭長者的重要勞動力。非營利移工教育組織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培育在臺移工這件事是一個正向循環,對移工來說,返鄉後能找到好工作,對在當地設廠的臺商而言,亟需會中文的當地人才,這不僅能提升移工對臺灣的好感度,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移工,願意來到臺灣。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2年底,社福移工以印尼籍最多,高達16.5萬人,占社福移工總人數的75%,其次依序為越南2.7萬人(占12%) 、菲律賓2.8萬人(13%)。進一步檢視社福移工產業別,看護移工人數最多,達22萬人,換算占社福移工總人數的99%。

One-Forty創辦臺灣第一所移工學校,為移工開設中文、理財、電腦、創業等課程,讓移工順利融入臺灣社會,至今已服務超過三千名移工。

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向《大紀元時報》分享,外籍移工過去常被稱為「外勞」,對於這群人,臺灣人大多很陌生,也包括他在內,因沒有機會與移工們互動,不知道他們為何離開家鄉、假日的休閒娛樂等,這樣的隔閡感,間接造成了整個臺灣社會對移工有一些刻板印象及偏見。

談到協會成立初衷,陳凱翔說,就是希望更多臺灣人能認識移工,不只是單純將其視為廉價勞動力,其實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東南亞文化、語言,甚至待人處事的人生態度。

陳凱翔分享,移工來到臺灣後,前期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溝通不良」,因為缺乏培訓和存在語言隔閡,讓移工在工作中,特別是在家庭照護上,雙方在互動時容易產生誤解、摩擦,這也關係到移工在照護長輩時,能否有效回應長輩的需求,讓照護有更妥善的品質。

為此,One-Forty協會提供語言培訓及介紹臺灣文化等課程,讓移工能了解臺灣不同的節日,另外也包括電腦及文書等職場工作能力課程。

陳凱翔表示,長遠來看,這也是一個正向循環,因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當地臺商亟需熟悉臺灣文化又懂中文的當地人,當移工返鄉後,也能到在當地設廠的臺商公司工作,這不僅能提升移工對臺灣的好感度,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移工,願意來到臺灣,而不是選擇到其他國家工作,另從國民外交角度來看,也能建立臺灣在整個東南亞國家的品牌形象。

印尼移工Yusni來臺灣九年,一直都在做家庭看護工作,原本想要在印尼讀大學,但迫於現實經濟壓力,放棄原先的「大學夢」,儘管這項決定遭到父母、親戚的反對,但她仍舊獨自一人來到幾千公里外的異鄉工作。

陳凱翔分享,他遇到Yusni時,Yusni是來參加One-Forty進階的中文培訓課程,也順利考到華語文證照,後來她回到印尼後,很順利的運用她的中文能力找到工作,擔任當地臺商的中文翻譯,目前她已晉升為主管職務。

現在的她,不僅能與臺灣派去當地的臺灣主管溝通,同時也扮演著中間橋梁角色。陳凱翔表示,Yusni也向協會分享,因為來臺的經驗,讓她學習到這些技能,回到印尼後,反而真正能幫助到自己及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今年One-Forty更特別針對失智症議題,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推出免費的「失智症照顧:外籍看護培訓計畫」,研發專為移工設計的衛教手冊與線上教學影片,並建立「外籍看護失智症照顧的線上支持系統」。

談到協會目前面臨到挑戰,陳凱翔坦言,現在相關單位的投入還不夠,全臺有將近25萬的家庭都有聘請外籍看護,且隨著臺灣高齡化趨勢,未來需求可能會更多,以現有照護人力趨勢來看,大多是外籍看護協助,但因照護面向多元,移工在看護技巧、不同疾病的知識及如何應對等方面,仍有不足之處。

陳凱翔也說,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政府單位等持續投入資源,因為移工教育對臺灣是非常重要的。◇

移工教育對台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