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政策太多難負荷 三成教師不快樂

分班上課,師生互動。
教師節前夕,教育團體針對全臺中小學老師的快樂程度進行調查,三成教師壓力大不快樂。示意圖。(精忠國小提供)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教師節前夕,教育團體針對全臺中小學老師的快樂程度進行調查,並於27日公布結果,若滿分為10分,有三成(30.1%)教師快樂指數在4分以下,有四成(41%)老師快樂指數在6以上;其中老師不快樂的一大原因是學生家庭功能不彰,無法與家長及學生溝通。

台灣未來學會、台灣素養教育協會、瑩光教育協會、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聯合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針對臺灣中小學老師的快樂、不快樂現況做全臺大調查。

調查顯示,全臺中小學老師每日平均工作時數超過10小時,代理教師與專任教師工時差不多,但專任教師行政工作時數達2.5小時,身兼教職與行政職的教師每天要花4.7個小時處理行政,校長、主任則要花5.8小時。

調查要求中小學老師針對自己從事教師工作的快樂程度打分數,滿分為10分,結果教師平均分數為不及格的5.53分,有三成教師快樂指數在4分以下,也有三成教師壓力指數達6分以上。其中公立學校教師明顯比私校教師快樂,代理教師比專任教師快樂,男女老師則無明顯差異,而在「30至49歲、年資10至19年」的老師快樂分數最低。

調查也指出,中小學老師感到不快樂的前三大原因是:一、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卻盼老師能管;二、給老師的期待太多,但專業支持太少;三、教育政策太多,老師無法負荷。許多老師表示,動不動就被家長投訴,投訴的理由多是由於家長對教學的不了解、以及來自學生的片面之詞。這些不屬實的指控,讓他們的教學熱忱被扼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提醒,近五年來,教育現場從素養教學到跨領域課程設計,又接連著本土語、雙語、數位等政策不斷加入,各項計畫申請與填報,還要因應社會事件融入的各種KPI(關鍵績效指標),所有事情都要馬上上路,疲於奔命,所有善意反而成為師生的壓力。

教育團體也提出四大呼籲,希望學校不要再當非教育政策的業績提款機,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處,應為全臺教師扛住壓力;各級教育數據資料庫應串接整合,減少永無止盡的數據填報;政策推行時間尺度避免急就章,好的教育政策應有配套與時程規劃;家長與教師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不是只靠學校老師,家長與教師是一起幫助孩子成長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