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文活動

來臺50年 郝明義寫給臺灣人的家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臺灣的未來在海洋》10月6日新書發表會,現場與會者合影。(李怡欣/攝影)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臺灣的未來在海洋》10月6日新書發表會,現場與會者合影。(李怡欣/攝影)

文/記者李怡欣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6日發表新書《臺灣的未來在海洋》,這是他從韓國來臺50年,對這片土地深重的情感,寫成一封家書,獻給臺灣人。活動結束前,郝明義宣布他即將展開手搖車北高雙塔半環島挑戰,成為一名運動旅遊直播主是他下一個階段的職涯新選擇。

郝明義首先以政大選研中心「民眾對於自己臺灣人、中國人身份認同」調查圖表開場。從1992年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比率是16.7%,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是25.5%; 演變到2023年六月,前者比率已達62.8%,後者則降到2.5%,說明臺灣社會今天核心衝突早已不是統獨之爭。

「臺灣社會裡真正的衝突是前後世代之間不同的思維與價值觀衝突」,郝明義說。

郝明義分享31年來臺灣人的身份認同趨勢變化。郝明義分享31年來臺灣人的身份認同趨勢變化。(李怡欣/攝影)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內容訪問了35位人士,跨越政、商、學、教育、建築、媒體、音樂、環保、影視、遊戲、程式設計、網紅各界等,共分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分析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郭台銘四方人馬掀起的競選迷霧,四方人馬各自呈現的問題。第二部份,整理來自中國的認知戰煙霧,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共鳴者,如何避免轉售厭恨與恐懼。

第三部份,他談了淹沒在政治人物的口水裡,而實際需要聚焦的三個臺灣年輕人最緊迫的課題。他從租屋問題破壞年輕人的福利權益,談到被破壞的公民權益;從現行教育失靈對年輕人造成資訊過多而形成的茫然,談到臺灣社會各行各業缺工的可能原因;並以教育體系的失靈,來觀察年輕世代的茫然與虛無,並請大家注意近十年來臺灣各階層自殺率都在下降,唯有15到24歲年輕世代自殺率上升現象的嚴重。

第四部份,他從魩仔魚只有百分之三的生存率就可復原生態的啟示,從臺灣自原先捕殺鯨豚到現在全民賞鯨豚的過程,指出要開創新的未來為什麼需要改用海洋思維,以海洋思維翻轉對危險的認知,以海洋的精神連結世界。

「藍白合是組合肉,不能投」

對於近來熱門的「藍白合」話題,郝明義提出看法,「藍白合,其實就是組合肉。我們可以講說美國牛肉不好吃換澳洲牛肉來吃、澳洲牛肉不好吃換日本牛肉來吃,但我們不會吃組合肉。因為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成份。」他說不論要做什麼選擇,都不該做藍白合的選擇。「維基百科告訴我們組合肉就是合成肉,假冒的肉。」

他以大巨蛋為例,說明藍白合如何相互掩護。當年郝龍斌市府以248億元向國有財產局買地,卻以零元權利金和遠雄簽約,柯文哲說是要打弊案上臺,結果卻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柯文哲市府不顧遠雄「逃生避難電腦模擬」有問題,讓遠雄拿到大巨蛋建照之後,深知其過程的前都發局長林洲民在去年向各臺北市長候選人提出緊急呼籲,要求新市長當選後要重新檢驗。但林洲民說蔣萬安市府迴避此事,只是在今年底要試營運時把大巨蛋體育場四萬人席次只准一萬人進場。

臺灣教育體系改革 先做這件事

郝明義呼籲大家正視一個問題,他聽到一位老師告訴他:臺灣的教育體系要改進的話,「國家教育研究院」必須不能再隸屬於教育部底下。」因為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調研只要有任何不利於教育部「政績」的,都會被壓下,無從公布。郝明義說,「我們不會要求審計部歸屬在財政部底下。那麼我們也不該讓「國家教育研究院」歸於教育部轄下。

最後,郝明義感性回顧了從十八歲來臺灣,在臺灣一路發展的過程。他說,「我不是臺灣的外省人,也不是臺灣的本省人,然而臺灣給予我所有滋養與支持的美好。回應了我所有夢想,以及超越夢想的一切。」

郝明義說,在330五十萬人上凱道那天晚上,他應邀上臺致詞時,開場前曾合掌祈禱過。當時他心裡祈禱的是:「希望所有曾經護衛臺灣這塊土地的先人,能賜給我們繼續護衛這塊土地的勇氣和智慧。」「不論有多少迷霧、煙霧想要讓我們看不清回家的路,我們不會忘記回家的路,我們不忘記要保護我們的家。 」這就是寫此書的出發點與心意。

新書發筆會邀請此書訪談的十位受訪者包括,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音樂評論家焦元溥、臺北市議員苗博雅、政治觀察家吳崑玉及張益贍、國際政治學者尹麗喬、打里摺建築創辦人施尚廷、達摩媒體執行長林合政、數位身分架構師王景弘、程式設計長高約瑟、「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互動地圖創建人溫約瑟,以及苗栗苑裡鎮鎮長劉育育。

此外,現場貴賓則有包括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金石堂董事長周傳芳、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讀冊創辦人張天立、佛法作家洪啟嵩、資深媒體人卜大中、旭榮集團執行長黃冠華、戰國策董事長吳春城、敦煌書局洪村裕協理等數十位共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