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老人上當受騙 專家鼓勵說出來、求助

遇到詐欺通常會產生震驚與否認,不相信自己被騙了。(123RF)
遇到詐欺通常會產生震驚與否認,不相信自己被騙了。(123RF)

文/記者李怡欣
老年人遭詐騙層出不窮,是你我身邊正在發生的日常。希望藉由真實案例分享,了解常見詐騙類型,減少被騙風險。諮商心理師則提醒,多鼓勵長輩把被騙當成一般困難說出來,情緒如果被處理了,才能走向正常。

「我媽媽今年74歲了,詐騙集團騙走她所有積蓄,那是她一點一點存下來的,就這樣沒了……」詐騙被害人的女兒小靜(化名)又難過又氣憤的說。

詐團恐嚇老人家:「他們要告你,叫你還錢

今年初,一人獨居的郭媽媽,不慎摔倒後,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記憶力與反應都變差。小靜說,「8月左右,自稱地檢署檢察官的男子打市話到家中(來電顯示+886開頭) 告知我媽,她的身分證、印章被盜用作為醫療詐欺,已經造成兩百多人受害,被騙金額高達2億元。被害人要告我媽,要她還出全部的錢!」

郭媽媽一輩子奉公守法,聽到「檢警、被告」簡直嚇壞了,對方看準老人家慌張了,於是語氣轉為安撫說,「不要緊張,我們知道妳是無辜的,只要跟警方配合,你就能洗清罪嫌」。

隨後,詐團同夥一起演戲,有人扮檢警、受害人、醫院,還提供「真的警局電話」,企圖讓郭媽媽卸下心防。

「對方還恐嚇,這件事牽扯太大,必須祕密進行,不能跟其他人講,否則可能會造成自己或家人的不利。」

往後兩個禮拜,詐團每天在不同時段打給郭媽媽,「拋出假的法院資料、回報假調查進度,同時噓寒問暖,讓我媽覺得他們是好人,真的在幫她。」小靜說,實際上,他們在打探老人家的生活起居與周遭人際情況。

20天後,詐團挑選了郭媽媽落單的日子,約她出來交付個人金融卡與密碼,說是要替她監管帳戶。

「詐團應該有我媽詳細個資,推測早來觀察過我家地形,刻意挑了附近一塊沒有監視器的空地約我媽見面,而不是約在人潮密集的超商。」赴約的是一名自稱警局替代役男的20歲出頭年輕人,出示法院拘票、起訴書等偽造文件,並說「等我們查清楚金流,調查完畢10天後把卡片還給妳。」

但10天後詐團人間蒸發,對方手機號碼與母親戶頭的數字全部歸零了。

「錢追不回來了!」監視器沒拍到、用海外國際號碼作跳板。警察也表示,這種詐騙太多了,沒辦法破案。「沒辦法,老人家沒有警覺性,不曉得+886號碼是詐騙。」小靜無奈的說。

小靜懷疑是替媽媽處理財務的銀行員洩漏媽媽資料。「曾經看過我媽在Line對話框,傳自己的身分證正反面給行員,然後這詐騙集團很清楚我家、我媽一個人住。」

她指出,老人家、鄉下人對人沒戒心,問什麼全部一五一十說,在傳統社會治安好,人心還很善良狀況下無妨,但現在社會不能這樣。

「我媽很難過,因為這一筆錢,對她一個家庭主婦來講,是慢慢存來的。」看老人家洩氣又自責,女兒不忍苛責,只好安慰媽媽有失有得,人沒事就好。

被騙心理反應三部曲

老年人遭詐騙,比起年輕人更容易挫折不振。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諮商心理師羅惠群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受騙老年人自身有無身心狀況?如罹患老年憂鬱症或失智,詐騙案的發生可能跟病況有關,被詐騙後可能讓病況更嚴重,甚至本來沒有這種診斷,也可能因詐騙後,被診斷出有失智現象,互為因果。

因為被騙吃不好、睡不好,最好尋求心理醫師諮商協助。(123RF)因為被騙吃不好、睡不好,最好尋求心理醫師諮商協助。(123RF)

關於被騙反應有三部曲,羅惠群指出,通常遇到重大事件,大腦會產生保護機制,產生震驚與否認,例如:我記不起來、不相信自己被騙。 

第二階段,進入崩潰情緒,分成有動能與沒動能兩種:退縮、憂鬱、生活沒動力、情緒低落,另一種是反向高漲,包括抱怨、生氣、責怪別人。

第三階段,依周邊支持系統而定,如果親友能支持或司法介入,長輩心理狀況會較穩定。

不要幫倒忙 變成豬隊友

如何幫助老年人走出陰霾?羅惠群表示,要鼓勵「對話」,唯有開始敢跟別人說這件事,事情才會走向正常化。

東方文化對於較不堪、不光彩或難以啟齒的事,不會想揭露或不知如何尋求安慰,所以乾脆不談,這樣很危險,當這些受騙老年人沒有情緒出口,容易胡思亂想,甚至輕生。

諮商心理師羅惠群提醒讀者,安慰遭騙者有些「地雷」言詞不要用。(受訪者提供)諮商心理師羅惠群提醒讀者,安慰遭騙者有些「地雷」言詞不要用。(受訪者提供)

身為親友要鼓勵受騙老年人把被詐騙這件事當成一般的困難,把它說出來。

羅惠群提醒,旁人安慰遭詐高齡者,有幾點需要注意,其中「地雷」言詞千萬不要用。

1. 收起責備心情

親友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責備,責備只會讓長輩更不敢說、更退縮,要從「同理角度」出發。

如果一劈頭就說「你怎麼那麼笨啊、我以為你很精明啊,沒想到也會被騙。」這些話只會讓老人家更封閉,要特別小心。

對話的親友角色也要經過挑選,如果被騙走的包括親友的錢,受牽連的當事人要稍微迴避,例如:被詐騙的是爸爸,但連兒子的房契也沒了,這時就不建議讓兒子去跟爸爸聊,可找一些外圍、能掌握長輩情緒的人去。

2. 這些話千萬別說!

有些人會勸,「看開一點,錢身外之物,一點小錢沒那麼嚴重、花錢消災」,說這些沒用,旁觀者跟受害者的內在不會有連結。有些人會用宗教信仰觀念來說,但每個人看法不同,「不見得你講的是他想的」,可能起不了效果。

千萬不要提到「要堅強」,也忌諱說,「好了,都一個禮拜了,你應該要好起來了吧?」這語氣是暗示「你不趕快好起來,我很煩」,對受害者是二次、三次傷害。當事件剛發生還在急性期,對方情緒混亂,上述這些話,基本上周遭的人不講為妙。

3. 你的存在就夠了

如果不確定說什麼能幫到受騙者,保險一點,什麼都別說,就陪他、拍拍他、握著他的手或只是靜靜坐著就好。有時對他來講,你的存在就夠了。

4. 讓他說 比你說更好

羅惠群指出,一旁親友要鼓勵長輩去傾吐,「你再多告訴我一點吧、我想聽、說出來、哭出來會舒服一點,鼓勵他去說,比你自己說來得更好。」

5. 情緒被處理 才是完美的

事實上,情緒跟事情解決的完不完美無關,但卻更重要。就算最後錢沒拿回,情緒如果被處理,事情仍是完美的,對這個人的健康來說,只是財損,不會連身心狀況都賠進去。

喊出我需要別人幫忙

針對被騙者自救方法,羅惠群表示,須先建立自我肯定,允許自己接受別人的幫忙。長輩或許會覺得沒面子,或認為可自己解決。但很多情況是當事人已驚慌失措,沒辦法自救,所以長輩要先對自己喊話,「我需要別人幫忙」。

其次,直接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情緒。這不容易,因為我國文化中,尤其是男性情感不善表達,一定要去面對,接受自己可以難過,也可以生氣。

至於受騙後多久才能復原,羅惠群表示,「因人而異」,一般來說遇到重大事故,需要3~6個月調適期,可慢慢回到日常生活,但也要看周遭支持系統跟個人心理狀態。

何時需要醫療專業介入?首先觀察吃、睡等生活作息是否遭到困難。如發現老人家已經好幾天沒睡,或閉起眼睛30分鐘又張開,有嚴重睡眠障礙狀況絕對要盡速就醫,因為有很高自殺風險。

其次,觀察有無低落情緒、人際退縮。以前會出門聚會卻開始不出門,或跟親友相處顯得退縮。專業資源使用方面,可尋求醫院老年精神科協助,藥物暫時性調節身心症狀,但如果長輩在家裡很難去敘說被詐騙的事,就需要心理師協助。

此外,如果詐騙並非單純只在長輩身上,可能整個家庭或小孩也被捲入,或引發家人關係衝突,就需要尋求有家族治療經驗的心理師來協助。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助一定會有人伸出援手;若需諮商或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