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東渡扶桑了夙願 共盼未來結聖緣(三)

日本那須連山主峰茶臼山山麓。(公有領域)
日本那須連山主峰茶臼山山麓。(公有領域)

文/呈實
(續上週)東渡扶桑了夙願 共盼未來結聖緣(二)

唐朝天寶年間,鑑真和尚經歷十載,成功東渡日本後,備受尊崇,被封為「大僧都」,並建立正規的戒律制度,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

日本那須連山主峰茶臼山山麓,有一塊岩石,因散發二氧化硫等致命有毒物質,多年來毀滅了那一帶的所有生物。因此,人們將其稱為「殺生石」。

因松尾芭蕉曾造訪過此地而聲名鵲起。如今,此地已成為日本的一個觀光景點,每天有不少國内外遊客到訪。

九尾狐隨鑑真東渡「殺生石」惑亂扶桑

據傳,這個「殺生石」為「九尾狐」的化身,其前世為毀掉商朝的妲己。其後,那個九尾狐又從漢地跑到天竺,做了班足太子之妃。在西域,它也繼續引誘王子斬殺了一千人。其真面目被一家臣看破後,便現狐狸原形,逃離印度。後來,九尾狐又成為西周最後一代國君幽王之后褒姒,也是以其美貌迷惑幽王,導致西周滅亡。

日本那須連山的殺生石。(公有領域)日本那須連山的殺生石。(公有領域)

據說,753年(天平勝寶五年),那隻惑亂中原、西域的九尾狐又變成了一名十六歲少女,溜進了遣唐使回國的船上,來到了日本。

鑑真成功東渡,是乘坐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回國的船隊完成的。當時有三艘船,鑑真乘坐的是第二艘。阿部仲麻呂等乘坐的第一艘因觸礁回國失敗。因此,那隻九尾狐或許是乘坐第三艘,或者是與鑑真乘坐同一艘船抵達日本的。

踏上東瀛之地的九尾狐蟄伏三百六十年後,變成了一個新出生嬰兒,躺在路邊,被一對沒有子女的夫婦收養,並長成了一個才貌兼備的美女。

該美女名叫玉藻前,18歲進京,因其美貌與博學,頗得鳥羽上王(1103至1156年)賞識,終成為其寵妃。然而,其後上王身體每況愈下,遂久臥病榻不起。但宮廷大夫無論如何診察,都找不到病因。最後,被陰陽師安倍泰成看破:鳥羽上王被狐狸附體,而玉藻前正是那隻狐狸,她企圖殺死鳥羽上王,顛覆王朝。

於是,玉藻前現了原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最後,陰陽師口念真言,九尾狐逃出宮中,不知去向。

其後的一段時間,天下平安無事。然而,在那須一帶,年輕女子接二連三被不明妖怪掠走。朝廷意識到,就是那隻逃走的九尾狐作怪,於是下旨剿狐,派出八萬大軍前往那須。

九尾狐巧妙使用九條尾巴抵抗,最後還是被朝廷的大兵團團包圍,朝廷大兵用了神賜的一支箭射向九尾狐,九尾狐即刻化成一塊巨大的毒石,人一走進大石就會喪命,昆蟲、飛鳥也都死絕,寸草不生。

其後,很多僧人前往那塊放毒的殺生石處,試圖教化,但都無功而返,甚至喪生。最後,源翁和尚降伏了九尾狐,殺生石裂成三塊,一塊存續至今,依然繼續釋放毒氣。

源翁和尚因除掉趕走九尾狐有功,被後小松天王敕封為法王能昭禪師。

關於九尾狐(玉藻前)的傳說,在日本多部古籍中被記載,流傳很廣,成為文藝創作的素材,屢屢被搬上舞臺。

傳說的真實性姑且不論,九尾狐與鑑真同時東渡日本頗為令人稱奇。一個是來弘傳佛法,一個則是來敗壞社稷;一個是提升信仰,一個是敗壞道德;一個是來救人,一個是來毀人。

即便這些傳說與歷史真實存在差異,乃至杜撰,但從歷史上不難發現一個現象:相生相剋之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九尾狐與鑑真同時東渡,個中或許就有其道理。

日本《產經新聞》2022年4月10日報導,3月5日有遊客發現:那塊殺生石裂成兩半,連綁在石頭上的降伏繩也斷了。據那須町觀光協會現場勘察,確認大石塊從中間自然斷裂,並無任何人為痕跡。

此事在日本引起極大關注,被視為不祥之兆:是不是已被降伏了的九尾狐逃走了?

該觀光協會表示,已經在這裡躺了六百多年的石頭突然斷裂,即便是自然現象,個中也是該有某種意義的吧。

該新聞報導的結語,也頗耐人尋味:

當下,中共病毒「毒性」肆虐,人們蒙受著九尾狐惑亂般的災難。殺生石此時斷裂,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時過六百多年,也許新的傳說將要開始了。

鑑真東渡多成因 抑或只為尋覓真

如前所述,鑑真決意東渡出於多個原因:日本天王及日本留學僧的誠摯邀請;被長屋王所贈千件袈裟上刺繡的那一偈所打動;聽聞聖德太子乃敬慕的慧思轉生;聖德太子預言他逝去二百年後佛教興盛,而這一切使他悟到:萬般皆前緣所定,東渡乃自己的使命……

飛鳥時代的王子、政治家聖德太子是使佛法在日本弘傳的第一功臣。圖為一萬日圓鈔票上的聖德太子肖像。(維基百科)飛鳥時代的王子、政治家聖德太子是使佛法在日本弘傳的第一功臣。圖為一萬日圓鈔票上的聖德太子肖像。(維基百科)

渡日後,鑑真並無著作留世,但從其弟子思托和法進等的著作中,可間接窺視鑑真的精神深處。法進的《注梵網經》中詳細記述了祖師忌會的情況,其中,鑑真的弟子們把鑑真的忌會與慧思與智顗一併舉行,並且將慧思作為聖德太子的前生來供奉。

思托在記述鑑真的著作中明記:有慧思禪師既降生日本,為聖德太子。在《延曆僧錄》中,太子菩薩傳的前半講述慧思,後半則記述聖德太子的事蹟,並將二者聯繫在一起:「慧思禪師日後生於日本國橘豐日天王宮中」。這一記述,被學者解讀為鑑真崇拜慧思及聖德太子的一個契合點,一個旁證。

唐代詩人皇甫曾作「贈鑑上人」,這個鑑上人即是鑑真和尚。此五言詩最後兩句為:「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該句可有兩種解讀:一是道作者胸臆,二是頌鑑真功德。詩整體是描述傳律及修行意境,大概為後者。

鑑真東渡的目的,是為尋覓「真法」,抑或是為尋覓更高境界的「真」。圖為一名僧人走在位於山梨縣甲州市勝沼市的大善寺的臺階。(AFP)鑑真東渡的目的,是為尋覓「真法」,抑或是為尋覓更高境界的「真」。圖為一名僧人走在位於山梨縣甲州市勝沼市的大善寺的臺階。(AFP)

此句的關鍵詞是「尋真」,亦即:鑑真東渡的目的,是為尋覓「真法」,抑或是為尋覓更高境界的「真」。對「尋真」作何解讀姑且不論,但這一點似乎可以推定:昔日精進修行,並孜孜探求真法的鑑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或轉世於當下,他們也一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的。(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