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賴清德:接受中共主張不會換來和平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記者張原彰、 侯駿霖/臺北報導】國內9大工商團體舉辦「2023臺灣經濟發展論壇—與國家未來領導人對談」,在30日邀請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論述未來自己的經濟施政方針。賴清德說,「絕對不讓這些事情(服貿、貨貿、倚賴中國)發生」。他並提出「五大信賴產業」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紅色供應鏈的壓迫等問題,還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以國防、產業與外交實力,去確保臺灣的和平。

針對兩岸經濟議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27日於同場系列活動上提到,「自己當選後,立刻處理ECFA問題,並儘速推動服貿、貨貿」同時,還將擴大開放兩岸觀光,大舉招陸生並協助在臺灣就業。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在29日的同場系列活動則提到,民眾黨的兩岸態度是「介於緊張與不緊張之間」,而對於ECFA、服貿與貨貿,他並未明確表態,他僅說,按標準作業流程,採理性、務實、科學態度解決國家問題。

至於賴清德對前述議題的態度,賴清德說,接受九二共識、重啟服貿,還要納入中國人來台灣就業,「這完全對中國不設防,走回倚賴中國的老路。」他說,這除了造成台灣大量失業問題,衝擊社會以外,對百工百業勢必也會造成重大影響,引起國安問題。

賴清德強調,「我一定會努力,結合國人共同力量,絕對不讓這些事情發生。」

他說,臺灣真的會因為接受九二共識,開放服貿與大量陸生來臺灣就業,「就得到和平嗎?不可能。」他說,「早在民進黨成立之前,中共就要拿下臺灣,這不是民進黨的主張,而是中共的國家政策。」

對於兩岸經貿、交流與對話等議題,賴清德則說,他的兩岸態度一直都是「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兩岸要合作對兩岸人民的福祉才有幫助。

不過,他說,可惜的是,中共近年設下取多前提,造成兩岸關係無法持續,這對中國自身相當不利,特別的是,在中國的最大外資是臺灣,臺商投資中國規模超過2500億美金,每天有1~200萬臺灣人在中國幫他們拚經濟,「但中共非得要臺灣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否則不跟臺灣合作。」

賴清德說,中共對臺灣還不惜採用政治手段處理,很多臺灣農產品無法銷往中國,但又不是真的禁,只要藍營的民意代表走一趟中國,相關的農產品就解禁。

他說,這樣政治干預的結果,導致臺灣農產品的最大外銷國慢慢變得不是中國,已經變成美國,今年至今銷往中國的比例不到10%,與2018年最高的23.2%相較,比例幾乎腰斬。

賴清德說,臺灣的對外投資有同樣的趨勢,「本來中國佔比最大,現在已經是印太地區的佔比最大。」

他說,「中共把臺灣的陸堵住,臺灣就另外的方向走,還會走得更成功。」但即便如此,只要中共給予臺灣對等與尊嚴,臺灣還是願意幫助中國。

至於未來臺灣未來的對外投資,會從前總統馬英九時期的「西向」,或蔡英文的「新南向」,而有新的方向性轉變?賴清德說,今年臺灣對中國的投資已萎縮到剩幾十億美金,反而是對美國、日本的投資不斷增加。

他說,「但我若當總統,並不會說臺商要去什麼地方,我認為要全球佈局,有些產業適合中國,有些適合東南亞,要以穩健態度走入世界,讓臺灣企業好好發展。」

談到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賴清德說,在臺灣遞件申請之前,已做好各項準備,該修的法都已修完,只要大會同意臺灣加入,我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接軌,但現在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我們會面對這個問題。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整,賴清德提出未來將推「五大信賴產業」專案,他說,臺灣因應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受到紅色供應鏈的打壓,未來不只是蔡總統的5+2創新產業方案以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會把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與安控、通訊等產業作為信賴產業,繼續延伸發展。

賴清德還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他說,將充實臺灣自我防衛能力,強化對外軍事採購與對內國防自主,帶動臺灣產業發展,特別是在全球供應鏈移轉的時機,臺灣樣擴大產業優勢;強化臺灣經濟安全與科技實力;建立與全世界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讓戰爭不至於發生。

另外,還要建立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他說,臺灣不可能因為完全接受中共的主張而換來和平,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就像是商場上的生存原則一樣,不可能靠的是友善的生存,而是倚賴自身的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