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萬象

電動車產業崛起 德國車商精簡人力

德國著名汽車配件供應商博世日前宣布,將裁員1,500人。(Thomas Kienzle/AFP)
德國著名汽車配件供應商博世日前宣布,將裁員1,500人。(Thomas Kienzle/AFP)

【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在電動車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傳統汽車工業受到強烈衝擊,加上德國經濟疲軟、能源開支上升、生產成本增加等多種因素,很多公司裁員或擴大裁員。福斯汽車以及汽車配件企業博世、米其林等都公布了裁員計畫。

德國博世(Bosch)集團12月10日宣布,到2025年前,在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兩個工廠裁員1,500人;主因是德國汽車產業向電動車轉型,導致部分地區勞動力需求下降。

博世是市場領先的汽車產業供應商,在全球擁有超過40萬名員工。但汽車從燃油轉向電動車,也對配件生產業造成直接影響,在縮減開支方面,現在到了縮減人員成本的階段。

博世在聲明中承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比年初時預估的更大。」公司必須根據訂單狀況、未來技術的市占率等情形來調整員工人數。

博世表示,將把相關員工轉移到其他部門、提前退休或自願裁員協議來實現裁員目標。另外措施是調整員工的工作時間,例如從每週工作40小時下調到35小時。

法國輪胎製造商米其林(Michelin)11月底宣布,將於2025年底關閉位於德國的工廠,超過1,500名員工受到波及。米其林解釋,原因是生產成本上升和低工資國家廉價輪胎的競爭,導致公司市場占有率縮小,競爭力下降,所以必須因應調整。

汽車專家:省錢是生存之道

德國輪胎製造商馬牌集團(Continental)上個月稍早就宣布,將裁減數千個職位以縮減開支,提高競爭力。馬牌集團宣布,尤其要針對管理階層,目標是每年減少4億歐元(約新臺幣137億元),因此會裁減四位數的員工。

有媒體報導,馬牌集團在全球計畫裁員5,500人,在德國可能涉及1千個職位。

其實,福斯汽車11月中旬就已經宣布,將減少1/5的管理層員工,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引述消息來源稱,裁員人數在4千到6千人。

德國汽車專家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幾年前就向媒體分析,受電動車的衝擊,德國80萬汽車工業從業人員中,有1/5將面臨失業。很多專家都認為,德國傳統汽車工業如果想生存下去,必須省錢、省錢、再省錢。

首先,生產電動車的成本低於燃油車。例如生產燃油車發電機需要大約1千個零件,而電動車只需大約250個零件。因此從生產上來說,不需要龐大的人工隊伍,有一部分職位將被裁減掉。

另外,可節省開支是精簡管理人員。汽車業到底需要多少文職人員?目前福斯汽車的管理人員遠多於特斯拉(Tesla)的管理人員,因此福斯汽車必須在這方面提高效率。

還有,特斯拉、中國的電動車發展已經把德國同行甩在後面,德國汽車業必須創新。布拉澤爾曾對當地媒體N-TV分析,為提高競爭力必須節省開支,從原料、設計、生產等各方面都必須精打細算,包括裁員。更重要的是技術上必須更創新,必須從根本上超越競爭對手。

知名品牌有含金量

在德國汽車發展史上,經歷過幾次外來衝擊,例如1970年代,日本車進入德國市場;80年代、90年代韓國車進入德國市場。這些外來品牌最終都存留下來了。

如今德國電動車市場面臨來自特斯拉和中國的衝擊,特斯拉的領先地位自不必說,中國的電動車也來勢洶洶。專家分析,在眾多品牌中可能會有四、五個長期存留下來。這給德國車商造成巨大壓力。

福斯汽車近日宣布,將在中國建立一支由3千名當地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投入電動車研發、設計。德國分析師認為,福斯集團是打算趕上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速度和效率,擴張在中國的業務規模,並出口到歐洲。

布拉澤爾表示,德國車商面臨艱巨挑戰,哪怕是大品牌,也必須考慮做不同的事情,並以不同的方式做事。不過,他認為,原來的品牌還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畢竟在鄰居眼裡,家門口停放福斯車比廉價的雜牌貨更有檔次。◇